onlineCourse_hotBooksContent.php
進修書籍
心靈啟發
道德風景
道德風景
  • 作者: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
  • 譯者:于嘉雲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08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2134252

阿爾巴尼亞人有個仇殺的古老傳統叫「卡努恩」:如果一名男子犯下凶殺,受害者家族就能殺掉他的任一名男性親戚作為報復。阿爾巴尼亞人在道德上是錯的嗎?他們的價值觀不如我們的嗎?美國仍有二十一州准許學校體罰,幾十萬兒童每年蒙受這種暴力,而支持論點是:造物主告訴我們孩子不打不成器。道德是否有絕對的答案?科學將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作者試圖論證,價值觀(關於意義、道德、生命的更大目的)的問題其實就是關於有意識動物的幸福的問題。

 
價值觀可以轉譯成科學上可理解的事實:關於正面與負面的社會情感、報復式衝動、法律及社會制度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快樂與痛苦的神經生理學。其中最重要的事實注定超越文化,就如同生理與精神健康方面的事實:癌症在新幾內亞高地還是癌症;霍亂還是霍亂;精神分裂還是精神分裂。由此可知,悲憫仍是悲憫,幸福仍是幸福。一旦有人承認壞生活與好生活的差別跟人腦的運作、人類的行為及世界的狀態有關,那麼他就承認道德問題的答案有對有錯。
 
「道德風景」是一個假設的空間,存在真實後果與潛在後果,高峰對應於潛在幸福的頂點,幽谷則對應於最深的苦難。我們隨時都在道德風景中攀爬、匍匐、跛躓、顛仆。我們將落入道德風景的哪一部分?科學中或許有人類幸福的線索。如果價值觀可以衡量,那麼要攀越高峰,抑或跌落深谷,就掌握在我們手中。這本書從腦神經學、道德哲學的角度,大膽試論這個可能性。未來,科學不應只描述人們以「道德」之名從事的行為;科學應當告訴我們該如何盡可能過最好的生活。
 
§  名 人 推 薦  §

「山姆.哈里斯把知性的火焰煽進一個古老的辯論裏。閱讀這本扣人心弦、大膽創新的書時,你覺得腳底下的地移動了。理智從未有一位更熱情的擁護者。」 ──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贖罪》作者,布克獎得主

「一本活潑、挑釁、及時的新書端詳著在思想的世界中最深刻的問題之一。哈里斯提出有力的理由說道德是基於人類的繁昌並徹底與科學和理性糾結在一起的。那是個極端有吸引力的洞識,而沒有哪個思考的人能忽視得起。」──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心智探奇》及《白板》作者

「有些人未加思索就接受了科學對道德規範無話可說那盛氣凌人的神話,我曾是那些人之一。《道德風景》把我這點完全改變了。道德哲學家們也將發覺他們的世界已被令人欣喜地顛倒過來,因他們發現需要學一些神經科學了。至於對宗教,以及對我們需要上帝才會乖乖那荒謬絕倫的想法,沒人比山姆.哈里斯操使了更利的刺刀。」 ──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牛津大學

「閱讀山姆.哈里斯好比在大熱天從一道冷冽的溪流汲水來喝。他有個罕見的本事來把論證表達得不僅刺激,而且根本很滋補,即使你並不總是同意他!在這本新書裏,他從哲學的和神經科學的視角來論辯科學不僅能夠而且也應該決定道德。正像哈里斯前面著書的情況一樣,讀者讀完後會發現先前對世界的堅決信念受到挑戰,並對在我們的生活中科學和理智的本質與價值有了重大的新覺醒。」 ──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Krauss),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基金會教授暨起源工程主任,著有《星艦奇航記的物理學》與《量子人》

 

 《道德風景:穿越幸福峰巒與苦難幽谷,用科學找尋人類幸福的線索  The Moral Landscape:How Science Can Determine Human Value

 

導論:道德風景
1道德真理
2 善與惡
3 信念
4 宗教
5幸福概念之前景
謝辭
註釋
參考書目
 
 
導論:道德風景
 
阿爾巴尼亞人有個仇殺的古老傳統叫作卡努恩(Kanun):如果一名男子犯下兇殺罪行,受害者家族就能殺掉他的任何一名男性親戚做為報復。一名少年如果不幸是兇手的兒子或兄弟,那他就得晝夜躲藏,放棄正當教育、適當的醫療保健、以及正常生活的樂趣。甚至到現在,還有數不清的阿爾巴尼亞男子與少年在家裏過著囚徒般的生活。①我們能說阿爾巴尼亞人用這種方式來建構社會在道德上是錯的嗎?其血債血償的傳統是一種邪惡的形式嗎?他們的價值觀比我們的低劣嗎?
 
大多數人無法想見科學能夠有效提出這類問題—更別說解答了。我們怎能從科學事實的角度宣稱一種生活方式比另一種更好或更道德呢?「好」或「道德」的定義該由誰來界定呢?雖然現在有許多科學家正在研究道德的演化,以及其基底的神經生物學,但他們研究的目的不過是要描述人類如何思考與行為;沒有人期待科學能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思考與行為。對於人類價值的爭議,科學其實是避而不談的,沒有任何「官方」意見。②
然而,我將論證價值觀—亦即意義、道德及生命之更大目的—的問題,其實是關於有意識生物的安康(well-being)問題。因此,價值觀轉換成能在科學上理解的事實:關於正面與負面的社會情感、報復性的衝動、具體法律及社會制度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快樂與痛苦的神經生理學等等。這些事實中最重要者注定會超越文化—就像關於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事實那樣。癌症在新幾內亞高地還是癌症;霍亂還是霍亂;精神分裂還是精神分裂;同樣地,我將進一步論證悲憫(compassion)仍是悲憫,安康仍是安
康。③而且,如果人們在如何興旺發達上有重要的文化差異的話—例如用相互抵觸但產生同等成效的方式來養育快樂、聰明、有創造力的孩子—這些差異也必定端賴人類頭腦組織的事實。因此,原則上,我們能在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脈絡中解說文化界定我們的方式。我們在大腦的層次對自己瞭解越多,就更能明瞭關於人類價值問題的答案有對有錯。
 
當然,我們必須面對若干對於道德真理地位的古老歧見:自宗教擷取世界觀的人一般相信道德真理存在,只是因為上帝將之注入現實架構當中;至於缺乏信仰的人,則往往認為「善」與「惡」的看法一定是演化壓力和文化發明的產物。對於前者,一旦說到「道德真理」(moral truth),必將援引上帝;對於後者,則不過是表達我們一些猿猴般的衝動、文化偏見、和哲學困惑罷了。我的目的是想說服讀者,論辯兩造都錯了。本書之宗旨乃試圖開啟一段關於道德真理如何能在科學脈絡中理解的對話。
 
儘管我在本書所做的論證勢必引起爭議,它卻是寄託於一個非常簡單的前提:人類安康完全建構於世界中的事件以及人腦的狀態。因之,一定有關於它的「科學真理」(scientific truths)待知。對於這些真理更詳細的理解,將會迫使我們對社會中的不同生活方式做出清楚的區別,判斷某些方式更好或更壞,更忠於事實與否,以及更合乎倫理與否。顯然,這種洞識能幫我們改進人類生活的品質—由此終結學術性的辯論,展開攸關數以百萬計人們生活的選擇。
 
我的意思並不是我們保證能透過科學解決每個道德爭議。意見的分歧還會繼續存在—但意見會越來越受制於事實。而且重要的是,明瞭我們無能解答一個問題,不代表該問題沒有答案。到底有多少人在過去六十秒鐘內被蚊子叮了呢?這些人當中有幾個會得瘧疾呢?有多少人會因而死亡?在所涉及的技術挑戰底下,沒有科學團隊能回應這種問題。然而我們知道它們的答案很可能只是簡單的數字而已。因為沒有能力搜集到所有相關資料,就迫使我們必須同等尊重所有意見嗎?當然不是。同樣的,我們可能無法解決特定道德兩難的事實,並不代表所有對此產生之爭論性回應都同等有效。在我的經驗中,把實務上無解誤以為原則上無解是道德混淆的一大根源。
 
例如:美國有二十一州仍准許學校體罰。在這些地方,即便老師拿木板把孩子打得腫起一大塊瘀青乃至破皮,依然合法。數以幾十萬計的兒童每年蒙受這種暴力,幾乎全發生在南方。可想而知,合理化這種行為的根據明顯出自於宗教:因為造物主自己告訴我們孩子不打不成器(箴言十三:二四、二十:三十、二三:一三~一四)。然而,我們如果真的關心人類安康,並且用提升安康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我們就可能懷疑要小男孩、小女孩以受痛、受驚、在公眾前受辱來做為鼓勵其認知與情緒發展的手段是否明智。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對此有任何懷疑的空間嗎?尋求正確之道是重要的,對此有任何需要質疑的地方嗎?其實,所有研究都指出體罰是災難性的做法,會導致更多暴力和社會病態—而且,很乖僻的,導致了對體罰更多的支持。④
但更深的要點在於,無論我們知道答案與否,這種問題毋庸置疑,一定有答案。而且,絕對不是簡單地用尊重別人的「傳統」,同意彼此存有歧見,就可搪塞過去。為什麼科學將越來越能斷定這種問題呢?因為人們所給予之分歧的解答—以及伴隨而來在人際關係、心理狀態、暴力行動與法律糾葛等等的後果—都在我們的腦子裏、別人的腦子裏、以及整個世界中造成差異。我希望顯示當談到價值觀時,我們其實談的是一個事實相互依存的世界。
 
想法和意圖如何在人腦中產生,這些心理狀態又如何轉換成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如何進一步影響世界和其他有意識生物的經驗—這些都是有待探索的事實。我們將看到上述事實窮盡對「善」與「惡」這類詞語的合理說明。它們也將越來越落入科學的範疇,比一個人的宗教皈依要深刻得多。正像沒有基督教物理學或穆斯林代數學一樣,我們也將顯示,根本沒有基督教道德或穆斯林道德這樣的東西。的確,我將論證道德應該被視為科學中尚未開發的一支。
 
自從我的第一本書《信仰的結束》(The End of Faith)出版以來,我對「文化戰爭」有了一個優越的視野—在美國與歐洲都有,前者是世俗的自由派與基督教的保守派之戰,後者是無宗教社群與日益增長之穆斯林人口間的爭端。在收到過數萬件處於信仰與懷疑連續光譜上各個位置之群眾的來信和電子郵件後,我能有一些自信地說,在這些文化分歧的基底,有個對理性之局限的共同信念。雙方都相信理性對回答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無能為力的。而一個人如何察覺事實與價值之間的鴻溝,似乎影響到他對幾乎每項社會重大議題的觀點—從打仗到教育孩子。
 
這種思考上的斷裂在政治光譜的各端有不同的後果:信教的保守派往往相信意義與道德問題是有正確解答的,但只因為亞伯拉罕的上帝認為如此。⑤他們承認尋常的事實能透過理性的探索來發現,但他們相信價值必須來自旋風中的玄妙聲音。拘泥文句之經律主義(scriptural literalism)、對多樣性的不寬容、對科學的不信任、忽視人類和動物受苦的真正原因等等—太常見了,這就是事實與價值的劃分如何在宗教右派中顯現其形。
另一方面,世俗的自由派則往往認為道德問題沒有客觀的答案存在。雖然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可能比奧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更符合我們對於善的文化理想,大部分世俗主義者懷疑,穆勒的是非理念並沒有更接近真理。多元文化主義、道德相對論、政治正確、不可容忍的容忍態度等—這些都是左翼把事實與價值分開的後果。
 
我們應當關心的是這兩種導向並未產生同等效能。在老式宗教非理性的狂熱底下,世俗的民主國家越來越苟且。保守教條主義與自由主義懷疑論的並轡,導致美國禁止聯邦資助胚胎幹細胞的研究;說明了我們為何在墮胎和同性婚姻等議題上持續蒙受政治上的紛亂;它可說是聯合國目前企圖通過反褻瀆神明法所做努力的論述基礎(該法將使會員國公民批評宗教變成非法);它使西方在其反激進伊斯蘭教的世代戰爭上捉襟見肘;它可能還會把歐洲諸社會再塑成一個新的哈里發(Caliphate)轄地。⑥掌握宇宙造物主所信的是非,激勵了信教的保守派幾乎不計代價地在公共領域強施這種願景;不知道什麼是對的—或者根本不認為有什麼真正對的事物—常導致世俗的自由派高舉雙手投降,來放棄他們的理智標準和政治自由。
 
在科學社群裡世俗與自由派佔壓倒性的多數—但科學家對宗教的教條主義所做的讓步也著實驚人。正如我們將看到的,問題上達美國國家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連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刊物《自然》(Nature),都無法有效地區分合理論述和虛構神話之間的分界。我最近查了過去十年該刊中每一次出現的「宗教」(religion)一詞,發現《自然》的編輯們一般都接納了史蒂芬.古爾德(Stephen J. Gould)注定失敗的觀念:「互不重疊的範疇」(nonoverlapping magisteria)—即適切建構之科學與宗教不可能起衝突,因為它們構成不同的專長領域。⑦正如某篇〈編者的話〉所言,只有當個別領域「撈過界並激起騷動時」,問題才會出現。⑧其基本主張是:科學乃是處理物理宇宙運作的最佳權威,宗教則是對意義、價值、道德與美好生活的最佳權威。我希望能說服您,這不僅不真,而且不可能是真的。意義、價值、道德、美好生活等,一定與關於有意識動物安康的事實相關—而在我們的例子中,一定合乎規律地仰賴於世界中的事件與人腦狀態。理性的、不預設立場的、誠實的探索,一直都是洞察這種過程的真正泉源。就算信仰曾經在什麼事情上是對的,那也是偶然誤打誤中的。
 
科學界不願在道德議題上採取立場,已經為此付出代價。它使科學看起來似乎在原則上與人生最重要的問題徹底分離。從流行文化的觀點來看,科學經常只像個科技的孵化場而已。雖然大部分受過教育的人都會承認,在關於事實層面上,科學方法幾世紀以來已給宗教帶來重重難堪,但無論在科學圈內外,一條幾乎不容置疑的鐵律,就是科學對構成良善生活的要素並無話可說。涵括眾信仰及政治光譜兩極的宗教思想家正是在這點上聯合起來;我們最常聽到的對信仰上帝的辯護,並不是有祂存在的令人信服的證據,而是對祂的信仰是意義與道德指引的唯一可靠來源。互不相容的宗教傳統現正避居於同一套不合邏輯的推論背後。
 
然而似乎無可避免地,科學終將逐步涉及生命中最深刻的問題—而這勢必會激起反彈。如何因應繼起之世界觀的碰撞,自然會影響科學的進步,但它也可能決定我們是否能成功建立一個根據共有價值觀的全球文明。對於人類該如何在二十一世紀生活的問題,存在很多相互競爭的解答—而它們大部分必定是錯的。只有對人類安康的一個理性的理解,能讓數十億的我們和平共存,輳合在同樣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等目標上。一個關於人類興旺發達的科學似乎還其道迢迢,要達到目的,我們必須先公認該智識領域確實存在。⑨
 
貫穿本書的是一個我稱之為「道德風景」(the moral landscape)的假設空間—一個包含現實與潛在後果的空間,其高峰對應於潛在安康的頂點,而其幽谷則對應於可能之最深苦難。不同的思考與行為方式—不同的文化習慣、倫理規章、統治方式等等—將轉譯成穿過此山川的運動,因此轉譯成不同程度之人類的昌盛。我並非主張我們必須對每個道德問題都找到一個正確答案,或者單一的讓人類生活下去的最好方式。有些問題也許容許多個約略等值的答案。然而,道德風景上的多重高峰並不代表它們較不真確或不值得發現,登在峰頂與卡在低谷的差別也不會因此變得更不清楚或更不具效力。
 
道德問題有複數解答未必會對我們構成問題,試想一下我們怎麼考慮食物:沒人會辯稱一定只有一種正確的食物可吃。然而在健康食品與毒藥之間還是有客觀的事實。雖然有例外的情形—例如有些人吃花生會死—但我們能在對化學、生物學、人類健康等理性討論的脈絡中解說這些例外。世界上食物種類的豐富,並不會誘使我們宣稱在人類營養方面沒有什麼尚待探索的事實,或者說出烹飪風格在原則上一定同等健康。
 
穿越道德風景的運動可以在許多層次上分析—範圍涵蓋生物化學到經濟學—但就人類而言,變化必然端賴人腦的狀態與性能。我雖然完全支持科學中「融通」(consilience)的看法⑩—因而把科學專業的分界主要視為建構學院殿堂的功能,以及個人在一生中所能學習的局限—但神經科學與其他心智方面的科學在人類經驗議題上的首要地位,是不容否認的。人類經驗顯示了生存的每個跡象都被人腦的狀態所決定與實現。
 
許多人似乎認為一個共通的道德概念勢必要求我們尋找沒有例外的道德原則。例如:如果撒謊真的是錯的話,那必須撒謊總是錯的—而我們如果能找到一個例外,那任何道德真理的看法就必須放棄。可是道德真理的存在—即我們怎麼思考、怎麼行為與我們的安康之間的關聯—並不要求我們依據不變的道德知覺來界定道德。道德可以很像西洋棋:肯定有一般適用的原則,但也可能允許重要的例外。你若想玩好西洋棋,一個像「別失去皇后」的原則幾乎總是值得遵守。但也允許例外:有的時候犧牲皇后是精彩的一招,偶爾甚至是唯一可用的步數。然而,依舊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一盤棋局中,從任何位置都將有某種範圍內客觀的好走棋法和客觀的壞走棋法。如果對於人類安康有待知的客觀真理的話—例如仁慈一般都比殘忍更能導致幸福—那科學有一天應該能對我們的行為與關注對象做出非常精準的斷言:哪些在道德上是好的,哪些是中性的,哪些是值得放棄的。
雖然說距離我們對人類如何昌盛有完全瞭解還很遠,但零碎的解釋正在出現。例如,把童年早期經驗、情感的聯繫等,與一個人在人生後來形成健康人際關係的能力之間做連結。我們當然知道忽視和傷害情感,無論在心理上或社交上都是不好的。我們也知道童年早期經驗的作用一定在腦中顯真了(realized)。對齧齒動物的研究表明了親本養育、社會性依附、壓力調節等,都部分受到後葉加壓素(vasopressin)與後葉催產素(oxytocin)等荷爾蒙的支配,

 山姆‧哈里斯 Sam Harris

神經科學家,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信仰的終結》(The End of Faith,〔美國〕筆會非小說類得獎著作)和《致一基督教國度書》(Letter to a Christian Nation)。文章曾刊於《新聞周刊》、《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泰晤士報》(倫敦)、《波士頓環球報》、《大西洋月刊》、《神經學年鑑》、《外交政策》及其他許多刊物。擁有史丹佛大學的哲學學位和洛杉磯加州大學的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為理智工程(Project Reason)的共同創始人與董事長。個人網站:http://www.samharris.org

 
§  譯 者 簡 介  §

于嘉雲,筆耕業者,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人類學系博士課程修了。曾譯書多種,含《當代文化人類學》(與張恭啓、陳其南合譯)、《南海舡人》、《共同體的基礎理論》、《我類》、《文化與道德》、《家元》等等。

人培在充電_課程專區495 活動_職前訓練_全區495
人氣發燒書
  • 大家一起來養眼
    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土地污染,大家耳熟能詳,那「光污染」,你聽過嗎?你知道身邊的光污染對我們的視力,所加諸的傷害一天天的日益嚴重嗎? 天黑後的LED招牌螢光幕、廣告燈,部份改裝過的車燈,光線直入行...
  • 幼兒發展與教保概論
    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展行為與模式,而這些言行不單是孩童發展的軌跡,更是許多心理及生理發展的重要指標。大東海昀定老師將眾多學者對孩童發展重要階段所提出的學說以及理論,整理成讓您一目了然,...
  • 零偏見決斷法
    人的一生充滿各種決策,從日常瑣事到企業發展藍圖,我們每分每秒都活在自己與他人的決策中。本書要探討的,正是影響工作與生活的最重要課題—如何做出最好的決定?不幸的是,人類的決策行為多半受偏見及情...
  • 掌握人際5力,職場人人是貴人!
    掌握人際互動關鍵5力, 讓你贏得主管信任、同事合作、部屬支持、客戶買單、工作樂趣, 貴人無所不在,職場無往不利! 面對主管,如果擁有「說服力」, 他就是你的「貴人」,提供你施展身手的舞台。 面...
▲Top

登入1111進修網

1
2
提示
3
從facrbook登入
我無法登入、忘記密碼?
註冊成為進修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