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慣習」顯露社會地位,改變能帶來新視野!
文章日期 2024-01-12
 
慣習決定我們在這個世界所有行為,每個人都有。但某些人身上所具備的慣習,能使人披荊斬棘,走出康莊大道;而另一些人身上的慣習,不僅使人無法展翼高飛,甚至在想大步向前時形成障礙。不過,這可以改變!
 
 
「慣習」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我十六歲時到法國當交換學生,第一次明確體會到慣習所導致的差異。我們這一團來自巴伐利亞東部的中學生,到離艾菲爾鐵塔十公里左右的巴黎近郊參訪遊學。隨團老師將我這個頗受家庭保護的典型西德中產階級小孩,分配給這樣一個接待家庭:住在灰暗無光的公寓大樓住宅區裡,父母是輪班上工的工人,晚上打開義大利餃子罐頭熱一熱就是晚餐,拉開廚房抽屜還會發現蟑螂。
這種地方我待上一天已經非常勉強,但隨團老師只是聳聳肩,在沒有手機,沒有WhatsApp的年代裡,爸媽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這時,我的一位朋友說服她的接待媽媽,讓我跟她住在一起。如同童話一般,我突然置身於一個富商家庭裡:雕花天花板、古董家具、父母之間仍然使用敬語稱呼彼此、餐桌上談論的是高尚的話題、家庭音樂會、龍蝦,書架上是封面燙金,內頁採用聖經紙印刷的七星文庫版法國文學經典名著。典型的法國大資產階級,或者至少很像是。
 
不過這樣的生活方式也跟我家截然不同,儘管這一切都讓人心動,我努力想融入,也受到非常友善的待遇,但是,我仍然無法擺脫身處異境的陌生感:無論我多努力,我的數學或法文成績再好,但這仍然不是我的世界。
巴黎短短幾週的遭遇,形塑了我對美好生活的想法,也令我生出從未有過的企圖心。不過,要等我進入大學後的第四或第五個學期,我才有能力處理這段經驗。身處兩種有如天壤之別的環境,儘管理由不同,但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
那年我修的課程書單出現法國社會哲學家皮耶.布赫迪厄的著作《區判: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書中,布赫迪厄分析了上層、中層及下層階級典型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觀。這是一本精彩的書,儘管超過千頁,且不容易消化,但它教我認識一個概念術語,可以精確描述我在法國當交換學生時的體驗,這個術語就是「慣習」(Habitus),源自拉丁文動詞habere,意思是「擁有、持有、隨身攜帶」。
 
我從布赫迪厄那裡學到,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偏好、品味判斷、行為準則及習慣,都是從慣習衍生出來的。出身環境及所受教育帶給我們的經驗,形塑了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基本態度:是入不敷出還是綽綽有餘,孩子房間裡擺的是五十本書還是PlayStation遊戲主機,去哪裡度假或者根本沒去度假,父母鼓勵孩子發展的性格是勤奮還是想像力,爸爸喜歡慢跑還是打獵,以上這一切在我們生活中視為平常之事,決定了我們如何定義人生,以及生活追求的目標。
許多我們認為應該注意的事物,都與我們成長的社會條件有關,但在表面上看起來卻似乎只是個人決定而已。意思也就是說:慣習既是社會地位的結果,但同樣也是表現。不必特別做什麼事,它就會洩漏出我們所處的社會階層。
具備前10%──或者前3%更好──階層慣習的人,能起飛高升,沒有的人就無法。這很不公平,可是現實就是如此。
 
 
改變慣習能帶來蛻變
最頂層、上層、中層及下層階級之間存在差異,而且不只是細微的差異而已。因此長久以來大家總是認為:投對胎,人生就成功一半;反之,則會受出身帶來的慣習牽制。如此說來,高尚的慣習是上層階級的特權,一種一般人無緣窺得全貌的祕密規則嗎?
不。
光是想像一個呆板僵化的慣習是不夠的,傾向與喜好的發展,自然與個人生活經驗息息相關,人們當然也會根據環境調整自己的行為舉止。在每個階層、每種行業,人們都會充分利用機會,調整自己適應新環境,投資改善個人的外貌與地位,在這個世界發揮長才,並因此永久提高自己的水準。
慣習是能改變的。人也是會蛻變的。能意識到慣習如何決定個人的世界觀、品味及抱負的人,最容易成功蛻變。出身所帶來的慣習雖然是我們的一部分,但並不能阻止我們成長發展。
 本文出自:《慣習Habitus:輕鬆做好準備,躍向人生顛峰》,作者:朵莉絲.馬爾汀,先覺出版
讀者留言

登入1111進修網

1
2
提示
3
從facrbook登入
我無法登入、忘記密碼?
註冊成為進修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