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專訪
【聯強觀念短語】專注、聚焦的近視眼後遺症
刊登日期:2014-05-08
![]() |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專注、聚焦、集中投注足夠資源以成事,是很重要的方法。但是運用不當,反會導致嚴重後遺症。
使用過單眼相機拍照的人都知道,當你焦距聚焦於眼前的人物時,背景就會模糊。這種因為聚焦於單點、導致週遭影像變模糊的「近視眼後遺症」,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發生,例如,過度專心就會忘了時間,邊走邊思考容易踢到台階…等不勝枚舉。
工作上的過度聚焦,也會產生幾種典型的「近視眼後遺症」。比方說,做事過於追求完美的人,因為一再希望做到最好,眼中只有那單點的事務,而輕忽其他關連事物的重要;思慮反而失之偏頗,甚至導致判斷失準。追求完美反而更不完美,甚而產生反效果。
又比如思考時,倘使過度專注在一個特定點上,反致忽略週遭相關連事務及其連動影響,就形成單點思考、見樹不見林。
或者是,只聚焦在自己狹隘、侷限的範圍內思考,對外界事務充耳不聞、目而不視,就形成自閉思考、以井觀天。
以生理現象來比喻,「近視眼」就是長期習慣於過度聚焦,導致眼球疲乏與定型。而預防近視眼的方法,便是養成一段時間就要「望遠」的習慣;當眼球透過看近、看遠的切換,適時適度變換焦距,便能防止近視。
避免工作上的「近視眼後遺症」,便是要刻意自我提醒:當專注投入相當時間後,就要轉換焦距,讓思緒轉換到半休息狀態,拉遠觀看整體後再重新投入。或是,當遇到需要下判斷作決定的關鍵時刻,刻意跳脫當下糾結的幾個點,拉遠遠觀後再重新對焦…。這種經常伸縮鏡頭、重新對焦的習慣,對於容易陷於單點思考、見樹不見林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習慣。
因此,當我們自覺專注投入而有過度聚焦的傾向時,便要自我提醒:應適時跳脱出來,改用「望遠模式」。亦即以整體、宏觀、系統的角度,溫習欲執行事物的精神目的與手段方法,校準定位、理順邏輯後再繼續投入,以免走錯方向。輕則事倍功半白忙一場,重則甚至導致判斷失誤。
所以,當你自覺很專注投入,卻無法達到好的成效,甚至產生反效果時,可能就是患了「近視眼後遺症」,殊為可惜。假如你有這種現象,下定決心調整習慣吧!(圖:網路) |
資料來源: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
相關頭條
2024-04-29
提起教練,大多人的印象是出現在運動場上。其實人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運動場」,那麼我們是否也需要一個「教練」呢?陳世明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發展教練」,他創辦的傑作國際專業教...
2020-12-11
台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第二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12月9日順利召開,同時改選理監事,許高慶高票獲選連任理事長,他感謝觀光產業相關主管機關及從業人員的支持,針對第二屆理事長的職務,許...
2020-12-01
三個孩子長大後,簡鳳嬌(Terry)放下家庭主婦身份,和朋友相偕來到掛紅布條招聘員工、準備開幕的台北晶華酒店,從基層房務員做起,秉承認真、踏實又熱愛學習的精神,一路晉升領班、副理、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