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滿15歲(含)以上具工作意願且工作技能不足之失業新住民,如未能招足額時,得開放最多30%給予一般失業民眾參訓。
►一、產業發展趨勢:隨著超商快速展店、超級市場經營社區開發,以及網購盛行,台灣的零售業疫情後產業趨勢及結構改變,大量中小型獨立門店因疫情因素而撤離市場,轉變成由資本實力雄厚以及疫情下逆勢擴張的大型連鎖零售集團填補。各大量販業者積極拚轉型,且增加生鮮、手作熟食,以及走入在地的生活圈接近顧客,現階段有一趨勢即量販、超市和超商界線逐漸趨於模糊。而量販業者也與科技廠商一起打造智慧零售概念店,應用雲端、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科技,將可為零售業帶來一波新轉型浪潮,也帶動門市服務人員多元工作的新型態。國內主要連鎖式超商包括7-ELEVEN、全家、萊爾富、OK超商及台糖蜜鄰,門市營業據點共計13200家店,超商業者已從商品差異化,發展到提供創新服務,舉凡代收、票券、儲值等各種服務,又結合藥局、生鮮超市、餐飲、咖啡廳、洗衣逐漸走向複合式商店外,打造成餐廳、咖啡廳以及主推鮮食、熟食多樣化。而台灣的便利商店店員,一人分飾多角:要得熟悉結帳流程;清楚如何辦理繳款、寄收貨、退貨;要會操作影印機、沖泡咖啡、煮茶葉蛋、關東煮;要會認各個香菸品牌;要會補貨、清點、還要懂得推銷店內新商品;還要知道如何買線上遊戲點數、預購高鐵票。甚至偶爾還會遇到醉漢鬧事、街友在座位區躺平熟睡必須處理,同時還必須站在前線處理糾紛,接受客人抱怨等。也讓超商員工培養了隱形的「軟實力」。
►二、人力供需狀況:零售業整體增長率:2023年經濟復甦後的消費增長回穩,消費者行為趨於正常。預計2025年將有約2%至3%的增長,與前年度增長稍微減緩。電商與線上零售:主要由於消費者數位消費習慣的持續深化,尤其是行動支付和快速物流的進一步推廣,2025年線上零售預估將持續增長,增長率預計達到8%至10%,增長率稍微放緩。實體零售:因電商的持續強勢影響實體店鋪的成長,不過隨著實體零售業逐步融合數位化體驗,能夠保持一定的增長,預估為0.5%至1.5%,與2023年相比,增幅較小。便利商店及超商:便利商店依舊是重要的零售業態,其強勁的市場需求和高密度的門市布局維持穩定成長,預估增長約2%至3%。根據上述景氣分析,中彰投區共有約2,050家超商門市,持續招募專職與兼職人員,藉由產學訓合作培育從供給端來擴大人才供給數量,及補足所需之跨領域專業技能。(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104人力銀行、1111人力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