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對本課程有興趣
課程資訊
開課日期
隨時開課
學習時程
36
上課時間
不拘
上課時段
不拘
適用對象
1.本課程以化學產業界之企業夥伴/先進為優先培訓對象
2.企業內部推動淨零永續之專案負責人、管理者或推動人員
課程特色
2.課程含括5大主題(碳永續管理、循環經濟、創新製程、能源轉型、負碳技術),豐富且具實務性之課程內容,引導學員擬訂企業減碳路徑/策略規劃
3.課程規劃將邀請化學產業減碳標竿企業進行交流分享,有助於標竿學習與促進產業合作
整合線上「數位學習」、線下「實體課程+工作坊」之混成學習體驗,便於學員彈性安排學習
詳細內容
學習主題1 |
學習單元 |
時數 |
學習方式 |
預計邀請講者 |
【碳永續管理】 -減碳趨勢與實務 (共計18小時) |
淨零永續趨勢下台灣化學產業未來面臨的產業情境與機會 |
1 |
數位學習 |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劉致中組長 |
石化與材料廠商面臨Zero Emission的對應及如何提升減碳競爭力 |
1 |
數位學習 |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劉致中組長 |
|
企業永續發展之碳權趨勢與碳揭露 |
3 |
數位學習 |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顧洋執行長 |
|
自然碳匯與碳權交易 |
1 |
數位學習 |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 柳婉郁特聘教授 |
|
企業永續(ESG)責任-環境部份因應與對策 |
3 |
數位學習 |
輔仁大學- 胡哲生兼任教授 |
|
化學產業減碳案例實務分享 |
3 |
實體課程 6/8(四) |
台灣化學產業協會(推薦2案例) |
|
化學產業之溫室氣體碳盤查與實作 |
2+4 |
數位/實體6/8(四) |
工研院減碳服務團 專家顧問-陳澤榮資深管理師 |
學習主題2 |
學習單元 |
時數 |
學習方式 |
預計邀請講者 |
【循環】 -循環經濟 (共計2小時) |
推動循環經濟的策略思維 |
1 |
數位學習 |
台灣資源再生協會- 張添晉理事長 |
材料循環與綠色化學 |
1 |
數位學習 |
台大高分子所- 林江珍名譽教授 |
學習主題3 |
學習單元 |
時數 |
學習方式 |
預計邀請講者 |
【低碳】 -創新製程 (共計2.5小時) |
淨零願景下化學產業減碳技術的發展方向 |
1.5 |
數位學習 |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劉致中組長 |
化學產業低碳製程技術與實務案例 |
1 |
數位學習 |
工研院材化所- 許希彥副組長 |
師資介紹
學習主題4 |
學習單元 |
時數 |
學習方式 |
預計邀請講者 |
【永續能源】 -能源轉型 (共計6小時) |
掌握新及再生能源技術與發展 |
1 |
數位學習 |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王孟傑資深研究經理 |
企業綠電需求及如何導入 |
1.5 |
數位學習 |
工研院綠能所- 周承志資深管理師 |
|
再生能源憑證綠電交易實務 |
1 |
數位學習 |
再生能源憑證中心- 楊冬寧計畫主持人 |
|
節能減碳之能源管理系統規劃與實務 |
2.5 |
數位學習 |
工研院南分院- 楊秉純特聘專家 |
學習主題5 |
學習單元 |
時數 |
學習方式 |
預計邀請講者 |
【負碳】 -負碳技術 (共計1.5小時) 附贈0.5小時學習內容 |
【附贈學習內容】 負碳排示範工廠Ready Go─推動CCUS以實現人工碳匯 |
0.5 |
數位學習 |
成功大學化工系- 陳志勇特聘教授 |
淨零碳排新興技術:氫能、生質能、CCUS與負碳排技術 |
1.5 |
數位學習 |
工研院綠能所- 廖啟雯副組長 |
工作坊 |
學習單元 |
時數 |
學習方式 |
預計邀請講者 |
工作坊/成果發表 (6小時) |
化學產業個案剖析研討 |
3 |
實體課程 6/28(三) |
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工研院前副院長暨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前主任-彭裕民 |
Workshop-小組討論與發表 (企業推動策略與步驟研擬) |
3 |
實體課程 6/28(三) |
台灣化學產業協會 工研院/產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