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進榜】2017 教育金驢獎揭曉!
文章日期 2017-12-19
▲全教總公布 2017十大教育新聞!爭議不斷的年金改革連六年進榜(via nftu 全教總)
編輯 ● 黃宇平
教育十字路 右轉凶險大
邁入新年之前,1111進修網特別企劃此特輯,將帶你回顧這精采又紛擾的 2017。今天我們來看看教育界的年度十大新聞,也順便為進修網即將公布的十大年度「職場新聞」暖身。
新政府上台一年多,各種教育改革紛至沓來;教育是百年事業,改革也許是好事,也可能破壞百年根基,端視改革的意圖和方向。從今年的十大教育新聞中,可以看到「教育」有許多的變革,但是這些變革的內容是否真的可以確保學生受教權,就必須一一檢視。全教總選出的2017年度十大新聞和短評如下:
2017臺灣教育話題排行榜
【十大進榜】教育議題
【十大進榜】教育議題
1.年金改革 暫告段落
連續進榜六年的公教年金改革大勢底定,可望暫告段落。然而,改革留下的後遺症正要開始,對教育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退休年齡延後所造成的師資新陳代謝斷流問題。是否會造成師培機構的學生大幅減少、素質降低,是觀察重點。
2.高教問題層出不窮 完整對策付之闕如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龍頭,然而我國高等教育問題層出不窮,包括最高學府竟然傳出校長涉及論文造假、私立大學董事會家族化的爭議、年輕學者只能擔任兼課教師、少子化衍生的退場和轉型等,每個都是很重大的問題。然而教育部不斷用補助面對,看不出根本的解決方法,高教的風暴才要開始。
3.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三讀 鼓勵教師久留偏鄉
給予偏鄉學校更多的資源發展教育本是好事,然而空留1/3人事經費聘請專聘教師、代理教師的規定顯露處理偏鄉學校師資的重大矛盾,不思從改革師培機構著手、不思從改善待遇和配套著手,只圖一時方便讓怯於領導的校長擴權聘用二年ㄧ聘的專聘教師、ㄧ年ㄧ聘的代理教師,傷害的是整個教育制度和偏鄉的未來。
4.課綱文白爭議--文白比率不是重點
課綱爭議再起,只是焦點改成文言文的比率。同樣是課綱問題、同樣有程序爭議,背後代表的是政治的意識形態。教育當然不可能脫離政治,但是回歸民主國家的教育專業,適合學生的教材才是重點。
5.技專考招變革惹議 基層教師反彈下暫緩實施
同樣是升大學的管道,技專考招的變革相對於大學考招顯得粗糙、莽撞,完全感受不到尊重技職高中端的學生、教師。暫緩實施不過是減少學生、家長、教師的反彈。能不能真的贏得社會的尊重,讓大眾感受到政府對技職教育的重視,徹底檢討決策過程才是關鍵。
6.幼教政策百孔千瘡
少子化、幼兒托育已是總統層級關心的問題,但國內的幼教政策還停留在金錢補助和量的增加,幼教品質無人聞問。縣市政府競相發放私幼學費的補助,不但無助於幼教品質、幼教師和教保員待遇的提升,反增長私幼的亂象。到底我國的幼教圖像為何?政策莫衷一是。
7.教專評退場 教師專業支持系統正興
教師評鑑在國際上已經不受重視,教育部順勢停止辦理,改推動「教師專業支持系統」,將教師專業發展的權利回歸到教師需求,是值得喝采的事。與此同時,教育部應該思考教師專業回歸教師自治,包括專業成長、不適任教師的處理,以教師自治的角度會更精準與有效率。
8.高中職班級人數調降 求落實多元選修精緻教學
少子化,教育該做的不是省錢,而是落實個別化。教育部順勢減少班級人數,是落實個別化、精緻化的第一步。因應十二年國教、高中免試入學,降低班級人數才能讓教師做到個別化的教學。然而,理想的目標在30人以下,教育部的空間還很大。
9.行政院通過院版「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正式預告高教嚴冬來臨
爭議許久的大專院校退場終於以法律形式出現,難能可貴的是行政院版本堅守「校產歸公」立場,相信這ㄧ原則必然是廝殺最為激烈的條文。然而,民進黨政府是堅持理想?還是向私校財團妥協?「校產歸公」絕對是檢驗標準。
10.業務依舊如山高 行政減量攏系假
教育部宣布學校行政業務減量,各界叫好又叫座。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公務體系的「漸動」基層完全感受不到行政真的有減量。教育部不能只做書面文件,實際的訪查學校,要求縣市政府停止不必要的業務和公文,才能落實這項叫好又叫座的政策。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