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韌性
文章日期 2016-11-21
想要安然無恙跨越困境,就要把自己淬練得更強!
認清自己擁有的能力,善用對自己有利的人際網路,
進修學堂推薦這本書,能幫助你訓練自己的韌性(內在抵抗力),
發掘它,並加以壯大!認清危機的課題與契機,
就能成功克服所有逆境!  
 
 
Q1. 生活中遇到困境時,為什麼會越來越覺得束手無策?該如何降低壓力?
 
「艾可經營了一家小酒館。一直有意要升學的她另外去參加了進修。日子雖然過得十分忙碌,但由於她樂在工作,因此她認為自己能勝任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然而她母親忽然罹患重病,她的日子在一瞬間遭逢巨變,她得將醫院探視的時間排進早已滿檔的行程裡。為了照顧母親,她不僅不能專心準備考試,晚上更沒有辦法好好睡覺。
她覺得自己越來越無力,覺得自己被搞得蠟燭兩頭燒。她不但錯誤百出、工作廢弛,就連考試成績也差強人意,最後不得不把母親送去療養院。她的思緒在威脅越來越大的困境裡糾纏,危機感讓她動彈不得。」
 
從這例子可以看出,看扁了自己的因應能力,困境可以產出強大的動能。但我們為什麼會這樣的評估自己?
我們認為命運是友善還是有敵意?我們是堅信船到橋頭自然直,還是帶著惶恐的心情眺望未來?
 
我們認為情況有威脅性,並且還低估了自己,壓力就會產生。
壓力會堵塞額腦,導致注意力減退、判斷失準,尤其在面對複雜工作時,工作效能會大受影響。
 
因應措施的成功率會在壓力影響下降低。不僅如此,失敗的因應措施會提高壓力,讓困境的威脅性越來越高,也讓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弱。
無力感和恐懼會升高,就連平淡無奇的小事也會在突然之間變得無法克服。
 
克服危機應當從中斷危機動能、降低危機壓力著手
 
放寬視野往往也會很有幫助。要做到這一點,不妨借助下面的練習:
 
放寬視野的練習
 
請先將某個象徵危機的物品握在自己手上,例如一張黑色的圖畫紙。接著請你把它移到距離自己雙眼大約二十公分的地方,凝視它。
你看到了什麼?你看到常在危機裡看到的:就是危機,沒有別的。
 
現在請你慢慢將這個物品從自己的視線移開。雖然這個物品本身不會因此有所改變,你卻突然見到,現實裡並非只有危機。
 
請你將視線暫時轉移到圍繞在身旁的事物上。
那裡是否有會令你開心的事物?是否有可以賦予你力量與勇氣的事物?是否有會幫助你、做你的後盾的人?
是否有可以激勵你的經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其他現實條件一會兒之後,請你再回去看看那個象徵危機的物品,不過不要拿起來,把它留在你放下它的地方。
 
出現什麼改變了嗎?
 
一旦你感覺到生活中又有越來越多部分被危機占據,就請重複這項練習。
 
 
Q2. 是什麼讓人挺過失敗?韌性能讓人即使條件不利,依然勇敢面對挑戰。
 
美國心理學家艾爾.席伯特(Al Siebert)在二〇〇五年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對象是美國大型電信公司AT&T旗下某家子公司的四百五十名員工。當時這家公司陷入經年的危機,似乎無可避免要裁撤部門與縮減人員。
 
一宣布裁員消息,整個公司立刻哀鴻遍野。員工對管理階層失去了信任,覺得自己茫然無力,曠職或稱病的狀況與日俱增。
不僅如此,員工受到的影響更實際反映在偏頭痛、恐慌症、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上。
可是卻有三分之一的員工像是免疫一樣,完全不為裁員消息所動。他們依然快樂健康,人際關係依舊穩固,工作效率也良好。
他們把克服困境視為挑戰,更坦然面對挑戰。
 
席伯特找出可以對一個人的抵抗力發揮正面影響的因素,繼而從相關知識中發展出「韌性」概念。
韌性有個廣泛、全面的模型,清楚詮釋了克服人生困境並從中變得更強大、更充實的能力。
當中涉及到個人與社會資源,能幫助人們成功因應危急的人生困境與不利的發展條件。
 
 
韌性的資源
 
主要資源大略可分為四類:
 
個人能力:
  • 認知能力:自我反省的能力、反思與重新評估經驗的能力、學習能力。
  • 情感穩定性:妥適地處理情緒、自我控制。
  • 社交能力。
  • 幽默感。
 
積極進取的態度:
  • 自我負責、自我關懷。
  • 意義、信念。
  • 坦然接受。
  • 尋求解答。
積極進取的人知道,他們的人生是以目標來做決定,而非既有的條件。他們會坦然接受無法改變的事物,去探查自己可以操作的空間。他們不會歸咎,而會去尋求解答。
 
社會資源:
  • 家人(配偶、父母)。
  • 朋友、同事。
  • 諮商者。
  • 榜樣。
有力的人際網絡對於韌性十分有益,它可以陪伴當事人走過困境。人際網絡的重點在於維護當事人對未來有正面展望。
 
職場資源
  • 有意義的工作。
  • 妥適的工作分配。
  • 有彈性的組織。
  • 物質保障。
 
在韌性的概念中,當事人的職場環境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實際上卻往往被低估)。保障員工在困境時物質不虞匱乏,必要時願意與當事人對話,為他彈性調整工作計畫,這樣的雇主對於韌性十分有利。
 
 
Q3. 不把自己當受害者!在危機時刻可以做這樣的練習。
 
受害者情結有許多徵狀,知覺宥限是其中之一。
受害者會優先感知他人的言行舉止,昧於自己的現實,用外界觀感來看待自己的困境。
這種態度往往反映在言語上,例如會說「我不行」、「人家不允許我」,或「我本來就是這樣」。
他的軟弱無能到頭來會實現。如果一個人的言談思想始終軟弱無能,不但自己會變得毫無進取心,外界也會這麼看他。
 
不倒翁不會視自己為受害者,不論對象是於己不利的人還是環境。他們會與受害者情結保持距離。
他們會積極去影響自己的幸福與安康,能負起對自己的責任,使得他們的行動堅定且積極。這種負責任的態度也讓他們不會淪為他人過錯的代罪羔羊,也不讓他人為自己犯的錯誤背黑鍋。
 
正身陷危機的人不需要「你只要放下受害者角色」這種建議,而是需要具體的幫助。在我們與身陷危機的當事人合作中,以下的練習證明有效。
 
身陷危機的人不需要小建議,而是需要可以幫助他們看清自己的資源的練習。
 
 
想看更多本書的內容...請點我!!
◆德國最暢銷系列,選題多達150種,銷量突破500萬冊 
◆職場諮商專家、知名講師、超級暢銷書作家,傾囊相授 
◆《明鏡週刊》、《焦點》、媒體與電視台強力推薦 
◆德國企業最愛的員工訓練教材 
克服危機當先化解困境的死結、防堵壓力累積, 善用人際關係為奧援,為心靈建立強韌的抵抗力, 揮別玻璃心,打造鋼鐵心,成為被打倒又迅速站起的不倒翁, 再也沒有困難能擊垮你!
 
作者:馬丁.路特彥(Martin Luitjens)、烏利.西格瑞斯(Ulrich Siegrist)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03
 
 
    
 
 
上一篇:談話聖經
下一篇:意志力
讀者留言
您可能有興趣

登入1111進修網

1
2
提示
3
從facrbook登入
我無法登入、忘記密碼?
註冊成為進修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