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學堂
Featured Posts
對的時機vs對的事
文章日期:2020-06-12

1944年英國科學家沙葛洛夫(John Sargrove)想要提升收音機的生產速度,發明出原始晶片的構想,甚至設計建造出全世界第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在節省人力及提升良率的優勢下,他能夠以非常低廉的價格,銷售給當時較貧窮落後的國家,例如印度政府就大量訂購萬台收音機。

 

他在英國的鄉間建造一條自動化晶片生產線,命名為「電子電路製造設施」(Electronic Circuit Making Equipment , ECME),將收音機的個獨立原件整合在原始晶片裡,經由自動化生產線,完成道焊接電路,當機器全速運轉時,生產一個晶片只需要秒。

 

當時的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記者看過生產流程後,在報導中讚譽這是偉大的發明,幾乎不需要人工,就可以製造出一台完整的收音機,而且這個方法還可以應用在電視機,及其它各類型的電子產品。「機器組裝」能夠有效的改善人工組裝的失誤,大幅度的提升產品品質;「原始晶片」能夠適應發展更複雜的電子產品,再加上低廉的人工成本,沙葛洛夫的這項天才發明,開啟了自動化製程的無限可能性。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認為沙葛洛夫最後一定成為富豪,他發明的新科技為他帶來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其實沒有,他沒有想到的節省人力優點,在當時卻成為推廣過程的致命傷,反而加速人們對這項設備的冷落。雖然他認為自動化設備是解決二次大戰後,勞動力短缺的最好辦法,人們可以從枯燥重複的生產線工作抽離,再去做自己更喜歡的事。

 

可是社會大眾及勞工並不認同他的想法,勞工認為自動化設備對他們的謀生造成影響,引進自動化生產線的結果,就是引導所有人去領社會救濟金,這樣的社會思維讓的投資者紛紛退縮撤離,沙葛洛夫在沒有金援的支持下,也只能黯然離場。

 

沙葛洛夫的失敗,並不是來自生產線效能的問題,而是因為他在錯誤的時機推出創新的思維,勞工還沒有從他的自動化機器裡得到好處,他就急著告訴勞工們,應該要從枯燥的生產線工作解脫,去做更有意義的事,結果適得其反,勞工普遍認為,自動化機器會剝奪工作權而影響生計。因此,對的事情還必須配合對的時機,才能夠事半功倍。

 

▶本文出處-《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學院 》

巨匠電腦_電商數位50
TOP

哈囉~

×
你報名的我是課程名稱
線上互動課正在進行中,是否立即前往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