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阿拉伯奇想千年
文章日期 2016-07-01
麗娜母親的「瑪格露巴」
 
我在約旦亞爾穆克大學念碩士班時,每逢星期三下午都會有許多同學圍繞著我,邀請我到她們家裡度週末。其中有些人並不認識我,只是知道學校有一位離鄉背井的異國女孩,或許是基於好奇,想與我結交朋友;亦或許純粹基於同情心或友誼;更可能的是,我的平凡給予她們某種程度的安全感與自信心。
為了調解她們作東的順序與滿足浪跡遠方的渴望,我理出一套方法,從住在離學校最遠的城鄉依次排序至同學家作客。
第一次去作客時,我帶著小禮物,帶著故鄉培育出的禮儀;邀約者是我的室友麗娜,她高挑、個性沉默。站在門口迎接我們的是麗娜的母親,她有棕色濃密的頭髮和一雙迷人的棕色眼睛。她身旁擠著十幾個人頭,有幾位是青少年和少女,還有更多的是幼童,一位還依偎在媽媽的懷裡。
 
我以為是鄰居孩子都來迎接我們,後來麗娜為我介紹,這些都是她的弟妹,數一數連同麗娜共有十五個。麗娜的媽媽結婚後未曾停止生育,年紀雖剛滿四十,臉上盡是滄桑。他們的客廳就是孩子們的臥房,爸媽住另一間。白天鋪在地上會客用的阿拉伯式沙發墊,晚上便成為他們睡覺的床褥;白天棉被捲在客廳的角落,彷如現代文學家阿赫馬德(Aḥmad Amīn)筆下他家的臥房。早上孩子們一同起床,晚上一起腳頂著腳睡覺,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他們家外面圈養三隻羊,當天就為我宰了一隻。我的到來讓孩子們好像過開齋節一般興奮,一起床就圍著我問東問西。
 
「中國盤」
作客三天, 每頓午餐不是瑪格露巴(maqlūbah) 雞肉飯, 便是曼薩弗(mansaf)羊抓飯。阿拉伯人喜好使用香料,豐盛的午餐通常會有一道主菜,瑪格露巴和曼薩弗分別是巴勒斯坦和約旦著名的主菜。主菜的共同之處,是用「中國盤」(鋁製或鋼製的大圓盤)來盛裝以油、鹽、香料烹煮的米飯。這個大圓盤直徑約五十公分,名稱可能與公元十五世紀初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有關。明朝人了解阿拉伯人圍盤而食的習慣之後,在中國製造青瓷大圓盤外銷到阿拉伯國家;瓷器在阿拉伯語裡與「中國的」同音,日後這種盤子無論是否為瓷器,都稱之為「中國盤」。
 
永樂皇帝對中阿文化交流的貢獻匪淺,此時許多的中國瓷壺出現八角形狀,便是取自阿拉伯人清真寺裡的八角形燭台形狀,經過中國人的精湛技術,變成融合中阿智慧的產品。今日阿拉伯窮人或因沒有能力購買瓷器,或因瓷器太重,通常都使用金屬製產品,尤其是鋁製圓盤。
 
阿拉伯名菜烹調過程十分費時。有些主菜,如瑪格露巴,飯裡會有炸過的馬鈴薯、花菜、茄子等。飯上面鋪上烤過或煮過的肉,以羊肉最普遍,再灑上金黃色的松子、杏仁及薄荷粉末。有些主菜,譬如曼薩弗,會在肉上面淋羊酸奶。除了主菜之外,還有庫巴、塔布拉、雞湯等擺滿桌的小菜。
 
阿拉伯國家的土產羊肉非常鮮美,加以伊斯蘭式的屠宰和月桂葉、香料的使用,至今回想起來都垂涎三尺。我常為了要滿足這些記憶,每隔一陣子便從台北開車到桃園鄉下一位阿拉伯朋友家吃飯,深夜再開一個半鐘頭的車回台北。我幾乎能確定自己的某一部分已經是阿拉伯式的。
 
午餐是阿拉伯人一天的主餐,用餐時間往往遲至多數人下班及中小學下課之後,大約下午兩、三點,晚餐時間自然也相對遲至晚上八、九點。注重養生或貧窮的人,往往因此不吃晚餐,但午餐的高卡洛里及一天所吃的甜點、飲料便足以令他們罹患心臟和血管的毛病。他們的平均壽命也因飲食習慣而相對偏低。
 
欲想知道更多精采內容→阿拉伯奇想千年
讀者留言
職訓博覽會_職前訓練_進修728

登入1111進修網

1
2
提示
3
從facrbook登入
我無法登入、忘記密碼?
註冊成為進修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