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Course_hotBooksContent.php
進修書籍
各類工具書
一次讀懂西洋建築
一次讀懂西洋建築
  • 作者:羅慶鴻、張倩儀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0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2134580

資深建築師教你用最簡單的方式,一眼看懂西洋建築之美。 

歷史記載了人類生活的過程,建築是生活文化的載體,現代人的生活無不受西洋建築的影響而不不自覺。去歐洲旅行,就算親臨歷史建築現場,也不容易察覺它和我們的關係,那些文化寶庫就這樣和我們擦身而過。 

其實只要懂得一點建築歷史的理念,觀看建築就不再僅限於看熱鬧,而能看出門道。 

本書藉由建築師的眼睛,用最淺顯易懂的說法,為大家拉出西洋建築演進的脈絡。全書分為九章,先去古埃及看看早期建築理念的基因;再帶領大家探索從古希臘到二十世紀西方建築流變的原因和過程,以及它們如何直接和間接塑造了我們現代的生活文化。 

本書透過解釋空間、技術與美學三者之間的歷史關係,用淺顯生動的文字,讓你一眼便認識到建築精要之處。 

《一次讀懂西洋建築》 

目錄

 

簡表  建築與歷史事件

前言  建築與旅行的對話

 

    古埃及(西元前3000 30年)

    金字塔

    石窟王陵

    神殿

        方尖碑

        獅身人面像   

        埃及古文明的變奏

    古希臘(西元前8世紀 30年)

        看懂希臘的柱

        柱式:柱的樣子

        柱制和形制:柱的數目和分布

        希臘三種基本柱式

        名作分析:雅典衛城

        其他古希臘著名建築

    古羅馬(西元前750 5世紀)

        神廟

        市政設施

        名作分析:萬神廟

        名作分析:古羅馬廣場

        其他古羅馬著名建築   

    拜占庭(5 15世紀)

        建築風格的成因

        建築特色留意點   

        名作分析:聖索非亞大教堂

        其他拜占庭風格著名建築

    羅馬風(9 12世紀)

        建築風格的成因

        建築特色留意點

    名作分析:比薩斜塔、大教堂、浸洗禮堂

        其他羅馬風著名建築   

    哥德(12 16世紀)

        建築風格的成因

        建築特色留意點

        名作分析:巴黎聖母院

        名作分析:聖母百花大教堂

        其他哥德著名建築

    巴洛克(16 18世紀)

        建築風格的成因

        建築特色留意點

        名作分析:聖彼得大教堂

        名作分析:西班牙階梯、廣場及沉舟噴泉

        其他巴洛克著名建築   

    洛可可(18 19世紀)

        建築風格的成因

        建築特色留意點

        名作分析:凡爾賽宮

        名作分析:凱薩琳宮

        其他洛可可著名建築

    十八到二十世紀初西方建築

        布雜藝術

        希臘復興

        哥德復興

        名作分析:英國國會大樓

        巴洛克復興

    羅馬風復興

        新藝術

        名作分析:巴特盧寓所

        藝術裝飾

 

§  內 容 導 讀  § 

前言

建築和旅行的對話

旅行者:去歐洲旅行怎麼總免不了去看歷史文物、著名建築呢?看那麼多房屋,花多眼亂,最後大部分都記不住。

建築師:有人說,建築是承載文化的。歷史是看不見的,但建築卻是實實在在擺在你眼前,只要好好的認識,仔細欣賞,便可憑建築而穿越時空,重返現場。體會昔日的風貌。不過,要得到這種體驗,是有點竅門的。

旅行者:恐怕要讀一大堆書吧?

建築師:如果人人有時間讀大堆書,當然最好!不過,無論你讀了多少書,去歐洲而要得到這種穿越時空的體驗,簡單一點的方法,是先弄清楚歷史建築和建築歷史兩個概念。如果你是去看歷史建築,顧名思義,是看以歷史價值為先的建築物,例如你去波茨坦看簽署宣言的宮殿,那麼什麼形式、風格,都沒有它的歷史那麼重要。

不過,除非你是專門的歷史學家,你總不會天天看歷史建築吧?你去旅行,主要是看建築歷史。

旅行者:但是我們不是建築師。難道我們要帶著建築師去旅行?

建築師:那當然好,雖然未必做得到。

建築師:不用擔心。你如果明白一點建築歷史的理念,那麼你看建築就不是看熱鬧,而能夠看出門道了。一理通,則百理明,我們應該有一本教人看門道的小書。

於是就有了這本兩個人合作的書!

首先你要知道,建築歷史其實反映了人對自己生活空間的許多想法。世界上有那麼多種人,大家因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地理環境與土地資源等,衍生出來的建築模式也各種各樣。你說多麼豐富多采!

同樣的,由一個民族、一個地區孕育出來的建築理念,傳播到其他地區,也會因應當地的情況,而產生變化。你把握住源頭,就可以欣賞它的流變了。

其次你要知道空間、技術、藝術三者的關係。建築是空間的藝術,但它依賴於技術來實現。

歐洲的建築文明可以說是由古埃及開始。而古埃及人對空間的觀念,也是慢慢發展的,到新王朝時期,才懂得把空間分割充分應用到生活和宗教功能的建築上去。你從第一章的三幅埃及壁畫就看得出來。

以後,因應社會的變化,對空間的功能有新要求,配合技術的新發展、藝術潮流的演變,產生了不同風格的建築。總之,建築空間是為功能服務的、建築結構是要講技術的、建築美學也不能脫離藝術口味。看一間建築,不外空間、結構、藝術這三方面的表現。你不是建築師,但懂得一點建築史的道理,就可以從空間的角度,見到人類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最後你要明白,旅遊刊物或導遊介紹著名建築的時候,往往用什麼巴洛克式、維多利亞式等來形容建築物的設計;其實,與其死記什麼什麼式,不如明白它的特質(character)。特質的產生是有原因的,明白這些特質和產生特質的原因,你就能自在的欣賞建築。我求學期間與一個義大利裔的建築歷史老師有一段對話,大概可說明一二。

問:「教授,聽完您講後現代建築演進過程,請問對現時流行的所謂新古典建築style有什麼看法?」

答:「我沒有什麼看法。建築不是時裝,不應該用style來形容它。其實style一詞多在英文書出現,我們多喜歡用character一詞來表達建築的藝術創意。為什麼?你自己要下些功夫吧!」

經過多年的思索,我認為character一詞可從一世紀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的CommodityFirmnessDelight 三個詞來解釋。Commodity是指恰當的使用空間,Firmness可詮釋為穩固的結構,而Delight則是令人愉悅的外觀;其實就是空間、結構和藝術三結合的意思了。由古埃及的金字塔至十八世紀期間,建築創作大多是朝著這三合一的理念演進。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社會急劇轉變,新的社會功能要求新的空間,技術進步和新建築材料如鋼鐵和鋼筋混凝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磚石結構的限制,結構和藝術的關係漸漸脫離,建築藝術也就漸漸流為形式。十八世紀以後的各種古典復興建築便是這個現象的寫照了。

明白了道理,也要在實例上練習一下。為了讓你增加欣賞著名建築的樂趣,本書的各章選擇了一些該時期的建築代表作,扼要的說明該風格形成的歷史背景、原因和基本特色,這些建築物都位處旅遊熱點。每章再舉了另一些該風格的建築物,也不難去到,你有機會去時,可以試試身手。

期待你到歐美旅遊時,看到一些類似但又不盡相同的建築作品,能夠領悟到它們背後的歷史文化,和潛藏的現代意義。從此不再覺得,看那麼多房屋會花多眼亂,最後大部分都記不住。

 

Chapter 3

古羅馬

西元前三百年羅馬共和國穩定了義大利半島的政治局面,至西元三百六十五年羅馬帝國東西分裂,建築史上稱為羅馬時期。當時羅馬國力大盛,是歷史上唯一能把黑海和地中海都視為內海的國家,版圖西至英格蘭,東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達埃及和非洲北部沿海地區,深遠而全面的影響這些地區的發展,建築文化當然也不例外。

馬是由拉丁族的移民建立的,但羅馬共和國則融和了義大利半島的許多民族。其中,在羅馬北方的伊特魯利亞人(Etruscan)不但和古希臘文化深有淵源,他們更是天生的建築師,擅長設計和組織大型工程如城牆、運河、排水排污系統等;古希臘的多利安柱被他們修改為簡約的托斯卡尼(Tuscan)柱,又開創了圓拱結構(semi arch)的建造技巧。

古羅馬在建築上之所以大有發展,除了承繼了古希臘的建築文化外,義大利的地理條件對發展建築也得天獨厚。義大利半島雖然狹長,但縱貫南北的亞平寧山脈(Apennines)並沒有分割沿海地區;海岸線雖長,海上交通卻不發達,因為缺乏海灣;反之,沿岸的陸上交通自遠古已非常通暢,大有利於各地交往、建立共和政體和日後的帝國擴張。

在天然建築資源上,義大利半島除了蘊藏大量優質花崗岩、大理石及銅、鐵、錫等外,還有另外三種天賜良材:亞平寧山脈的石灰岩、死火山留下的既輕且硬的火山岩(或碎石塊)和火山灰,三者混合便成為堅硬而可塑性強的混凝土,不但可製成堅固的磚塊,更可以澆灌為各式各樣的建築構件。混凝土是革命性的建築材料,它使建築物能夠擺脫樑柱結構的限制,使空間規劃和建築造型更靈活,以應付多樣化的功能要求。

較諸希臘,古羅馬的建築除了神廟,還增加了各式各樣的市政設施,標誌歐洲建築史上劃時代的變化。

 

神廟

古羅馬神廟揉合了伊特魯利亞和古希臘兩種建築風格。例如高台階、前柱式門廊,是伊特魯利亞神廟的特色;神殿和柱的分布的樣式,則採用古希臘的,以半柱圍合式(以柱圍繞神殿,柱之間有牆)最普遍。入口沒有固定方向,布局因地制宜;位置多選擇在廣場內容易看到的地方。

屋頂大多採用古希臘的金字式木結構,天花板加上木花格鑲板裝飾。這時期已出現各式各樣的拱頂。

 

市政設施

    廣場

廣場在城市中央,是供市民聚集、購物、抗議或舉辦各種節日活動的戶外公共露天空間。

初期,城市規模較小,只需要一個廣場,布局工整對稱。隨著城市發展,人口增加,原來的廣場不敷使用,由於不斷修改、加建、添加附屬設施,布局也就變成不規則了。

    會堂(Basilica)

公平與法治是古羅馬在政治和經濟上的重要精神,會堂便是體現這精神的市政設施。由於地位重要,會堂大多建在廣場附近。

會堂是多功能的,它的設計以民事審訊和交易仲裁為主要功能;此外,在天氣不佳時,還可以為市民提供戶內活動場所。既然以實用為主,因此外牆不帶裝飾,有些甚至只三面有外牆。

會堂內多呈長方形,比例約二比一。進口的方向因地制宜。

會堂裡分為大堂和側堂,以柱列分隔。側堂分為兩層,上層為參觀者或旁聽者而設;大堂比側堂高,形成不同高度的屋頂;兩個屋頂之間裝置窗戶,讓天然光線進入堂內。

在長方形會堂的盡頭,有一個半圓形的地方,地面稍高,用柱或欄杆分隔。審判仲裁時,主理者坐在這裡,前面是市民代表的位置;舉行交易時,在這裡擺設祭壇,完成祭禮後,才進行交易。

會堂的長形布局的規劃概念,日後被基督教採用,因此,基督教堂亦被稱為會堂式教堂(basilica church)。

其他

其他市政設施還有浴場、劇院、競技場、馬戲場、凱旋門、紀念柱、輸水道、噴泉和橋樑等。

 

名作分析:萬神廟

雖然千百年來,萬神廟經過無數次更改和復修,仍不失是現存最經典、最完美的古羅馬建築;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建築師的重點研究對象,在西方建築史的地位無可代替。旅行者若稍微留心就不難察覺到一些至今還經常採用的基本建築元素。

若要認識萬神廟的文化內涵,先要追溯它的前身。

神廟始建於西元前二十五年,是阿格里帕(Agrippa)為了紀念屋大維(Octavius)建立帝國而建的,他打敗安東尼和埃及艷后——托勒密王朝克利奧帕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死後被封為神。阿格里帕是屋大維的女婿,最得力的將軍、市政官,也是王位繼承人提貝里烏斯(Tiberius)的岳父。

這時希臘已被羅馬所併,兩種建築文化相互碰撞。萬神廟採用了受古希臘影響而又截然不同的伊特魯利亞(Etruscan)風格。史載,該神廟是長方形的,門口向南,十托斯卡尼柱制;可惜在西元八十年時被焚毀。

現在看到的萬神廟是圓形的,有一個長方形門廊,是西元一百二十五年熱衷建築藝術的國王哈德良(Hadrian)所建。

圓殿建在原神廟進口的前方,原神廟的位置重建為萬神廟的門廊,進口改在北邊。雖然山牆的青銅浮雕已不復見,而且驟眼看來,門廊的建築形制放棄了伊特魯利亞式,已改用希臘化時期的八科斯柱制,但走進門廊,便發覺與古希臘建築又不盡相同:首先,在列柱之後,多了兩排柱;在橫樑上承托屋頂的,並不是古希臘傳統的短柱,而是磚造的半圓拱頂,屋頂木椽直接擱在拱牆上,反映這時期磚石技巧已滲入古希臘的樑柱結構了。門廊的布局仍保留伊特魯利亞的三間形制:中間是通往圓殿的門道,兩旁是屋大維和阿格里帕的神殿;這證明古羅馬人能夠用新技術把羅馬的和希臘的建築文化結合起來,為日後融合不同的建築文化提供了範例,是建築史上的里程碑。

圓殿的造型簡單,卻是古羅馬文化、藝術、科技與文明的結合體。平面內直徑約四十三公尺,穹頂到地面高度也恰巧相同,這意味著室內包藏著一個球形的空間。穹頂是一個直徑八點九公尺的大洞(亦稱天眼),自然光從天而降,也隨時間推移,在不同的角度投向每一角落。此外,殿內還附建有四長方、三半圓的小神殿供奉七大行星神祇。總而言之,萬神廟空間的雕琢、光線的塑造、小神殿的安排,象徵著天與地、神與人的關係和古羅馬人的宇宙觀。

從建築角度去看,無論球體、半球體或部分球體都是最能抗衡壓力和張力的結構。半球形的穹頂說明古羅馬人已充分掌握到這結構的技術。穹頂用混凝土澆灌而成,上薄下厚,但最薄的上部也達一點二公尺;穹外以青銅塊保護(已拆除,現改為鉛片),穹內則以大理石塊及青銅箍裝嵌;穹頂下部的凹格子,除了裝飾,也可以減輕重量。在十五世紀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刻意要比它做得大一點,此前,萬神廟的穹頂一直是全歐洲最大的。後世的肋拱穹頂(rib and panel vault)技術也是在萬神廟穹頂的基礎上演進而來的。

 

從表面上,看不出有沒有用混凝土來做承重的外牆,但從水泥砂牆面抹灰剝落了的部分看,牆體是磚砌的,用了半圓拱技術來穩固的三疊式磚石結構(alternative layers)。牆內大理石貼面,造型上用了很多古希臘的建築樣式。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時期柱不再是必須的結構組件,而是分割空間及裝飾用的建築構件了。這個理念,在西方建築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影響深遠。

羅慶鴻
建築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歷史建築評估專家小組成員,曾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院主修建築歷史和文化。著有《政經建築觀》。


張倩儀
寫作人、出版人,熱衷文化旅遊及寫作遊記。著有《另一種童年的告別——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後回眸》、《西行找中國》、《文明的足音》(合著)。《西行找中國》曾獲香港書獎。

尚進_水號1267_全區495 人培在充電_課程專區495
人氣發燒書
  • 減心念, 捨得讓人生更值得!
    ~本書寫給~ 擁有超多、超重、超速、超壓的超刺激人生,心卻超乎尋常沉重的人… ☹「有時會覺得想吃的東西很多,結果只吃一點就飽了,不是丟掉造成浪費就是勉強自己吃掉…」 ☹「日復一日的...
  • 超熱賣商品的祕密
    *2013年亞馬遜年度好書獎* *2013年《環球郵報》最佳商管書* 你可以擁有長尾策略,但你最好有頭部,因為所有的營收都在那裡。—Google執行董事長 施密特Eric Schmidt ▶ 華納、漫威(Marvel)、NFL...
  • 大前研一「從0到1」的發想術──商業突破大學最精華的一堂課,突破界限從無到有的大前流思考法
    ————世界級管理大師 大前研一 親授———— ★本書為大前研一日本商業突破(BBT)大學 研究所必修課程「創新講座」之精華濃縮★ 在這個沒...
  • 這樣開會,最聰明! ——有效聆聽、溝通升級、超強讀心,史上最不心累的開會神通100招!
    ★新生代會議生存指南★ 懂得開會才能成為公司A咖 前Yahoo!和Google主管莎拉.古柏 第一手開會祕笈整理 傾囊相授如何在會議上看起來卓越超群 讓你一走進議室就散發睿智氣息 如果你符...
▲Top

登入1111進修網

1
2
提示
3
從facrbook登入
我無法登入、忘記密碼?
註冊成為進修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