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想要往哪裡走,先想想您要去哪裡?
文章日期 2018-09-12

您是不是一個被主管交辦工作,務求完善規劃準備,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認真魔人」?認真工作是職業道德,但是,有的時候太認真(work hard)就不夠聰明(work smart)了,尤其是在有限時間內要完成的工作。

 

多數人習慣面對問題時,先蒐集全盤資料,然後再來分析處理,因為不知道要朝哪個方向解決問題,所以每個方向都會探究一下,遇到死路再繞回原點,持續反覆,最後一定會到達終點,但是耗時又費力。

 

如果時間很緊迫,資料量又很龐大,就會讓自己疲於奔命,陷入身心焦慮的狀態。有玩過紙上迷宮的經驗,就會知道「從終點找路回到起點」,會比「從起點開始」快得多。

 

解決問題也可以從終點開始嗎?當然可以。有個「以終為始」的科學方法叫做「假設思考」(hypothesis thinking),能夠大幅改善解決問題的效率。這是從結論反向逆推的思考方法,要先設定目的,再構思路徑,利用有限的資訊來預測結論,在提升資訊準確度的過程中調整假設,最後獲得有效的結論。

 

例如有個議題是「提升獲利」,經過團隊腦力激盪,運用MECE原則拆解問題後,就會得到一張議題樹狀圖(issue tree)。
 

「假設思考」就是不讓你使用相同的深度去探究每個議題,而是要依賴個人的專業及對現況的認知,聚焦議題進行快速的價值測試判斷。例如「漲價」的議題,從個人對所屬產業競爭態勢與公司本身訂價能力的熟悉度來判斷,若得到「不太可行」的結論,就能快速消除這條思考路徑與分支;或發現有個很適合公司現況的新製程技術,初步判定「或許可以」提升生產率,就可以考量從這個議題走入探究,若判斷確實能引進新製程,就可以再產生幾個待驗證的議題,而解題關鍵就可能在這些待驗證議題裡。

 

運用「假設思考」能夠讓問題更具體化,甚至可以標記資料蒐集與分析的重點,讓你的工作過程更有效率。

 

那麼,該如何在還沒有蒐集資料之前建立假設呢?這需要依賴自我的專業能力,對問題的瞭解程度,還有部份的專業直覺。不客觀?沒關係,假設思考的好處,就是要跟著資料取得數量,隨時動態的修正假設,逐漸趨近符合公司目前需要的真相。在完全不知道答案的時候,運用「假設思考」至少能幫您找到一個不錯的出發點,想要往哪裡走,還是得先想想,要去哪裡。

 

「能不能請你告訴我,應該往哪裡走」愛麗絲。
「要看妳想要去哪裡…」柴郡貓。
「我沒有很想要去哪裡啊…」愛麗絲。
「既然這樣,往哪裡走,就都無所謂了」柴郡貓。
—Lewis Carroll《愛麗絲夢遊仙境》

 

讀者留言
您可能有興趣

登入1111進修網

1
2
提示
3
從facrbook登入
我無法登入、忘記密碼?
註冊成為進修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