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新觀點
Featured Posts
如果百年經營是一場馬拉松...
文章日期:2018-03-30

工業電腦龍頭研華執行董事 何春盛、日本長壽企業研究第一人 後藤俊夫,與台灣管理學教父 許士軍(圖左至右)(攝影者.程思迪) 

 

整理者:蔡茹涵 採訪者:蔡茹涵

 

  如果,邁向百年的過程是一場長途馬拉松,台灣企業想要長跑,路途中最容易掉入的坑會是什麼?當數位經濟來臨,企業要跑完全程,是否將更成為奢望?

 

  二月二十三日,研華科技執行董事何春盛,邀請在日本被譽為「長壽企業研究第一人」的重量級學者後藤俊夫,以及台灣管理學大師許士軍,三人共同展開一場橫跨台灣與日本、學術與實務的對談。三人的不同視角,應可給予台灣企業新的啟發。以下是《商業周刊》獨家專訪的精選摘要。

 

為何日本百年企業比台灣多?

不堅持血緣傳承,交棒養子、女婿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以現今環境來看,台灣企業想朝百年企業之路邁進,最難克服的關卡是什麼?

 

何春盛答(以下簡稱何):我認為是對血緣關係的私心,這是華人天生的弱點,也是最難過的一道檻。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提出「正道」的觀點,意思是一間企業能成功,需要滿足天時、地利與人和,這是上天和社會給你的,而不是光靠個人能力賺來的。看透這一點,創業者就不會再認為財產只能留給子孫,不管兒子私德怎樣、是否認同我的理念,就是要交班給他。應該要反過來思考:一百年之後,我怎麼確保第三代傳人仍奉行著企業最初的價值?

 

  後藤俊夫答(以下簡稱後藤):百年企業的背後,其實就是在講家族企業。日本有九七%的公司都是家族企業(編按:台灣上市櫃公司中,約七成為家族企業),他們普遍把「事業的傳承」放在「血緣的傳承」之前,也造就了與華人家族企業兩點不同:

 

  一、華人重視血緣延續,事業多半由長子繼承;但在日本,如果子女不符合期待,交棒給沒血緣關係的養子、女婿,是很常見的。例如鈴木汽車,繼創辦人鈴木道雄後,第二任到第四任的社長,都是養子或婿養子出身。

 

  二、華人習慣平分家產給所有子女,但日本是讓最後繼承家業的人全拿,即便沒有血緣也一樣。唯有如此,才不會造成企業的可分配資源遞減。

 

  許士軍答(以下簡稱許):我覺得是代工思維和產業環境的問題最大。首先,台灣的代工背景,讓創業者很難去做太長期的規畫,因為接訂單就是忙於一個又一個的短期目標,命脈掌握在別人手裡,只能先求生存。

 

  另外,台灣超過百年的,多半是茶、醬油等民生用品企業。但今後發展勢必以資訊產業為主,這種變動快、競爭激烈、高度全球化的產業,並不利於家族企業維持。比如說馬雲,難道可以把阿里巴巴留給他兒子嗎?

 

  家族企業的優點,是長期經營和凝聚力,但網路產業的特性是虛擬、去中心化,ownership(持有權)相對不重要,我預期未來家族企業會「只有創業家,沒有繼承」,因為繼承不來。

 

  更根本的問題,是「交易」會變得比財產權更重要。從阿里巴巴到Google,創造價值的已經不是產品本身,而是連結的能力。當這批網路時代的創業者步向老年,很可能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繼承財產沒有價值,交易的能力才是價值。

 

科技、傳產業較難長壽?

轉型才能活,任天堂當初也不是賣電玩

 

  問:比起重視文化、體驗等精神層面的服務業,科技業和傳統產業的競爭門檻是技術革新,這是否代表他們更難成為百年企業?

 

  後藤:日本百年企業中,食品業約占三四%,流通業和旅館約占五四%,確實以B2C(企業對個人)服務為主。但是,我不認為台灣科技業和傳統產業沒有機會,只是需要更多時間。最有力的證據是:日本二萬五千多家百年企業裡,只有一九%是從事原本創業的生意至今,其他八一%都歷經過轉型,才存活到現在。

 

  例如任天堂,目前主要市場是美國,核心產品是Switch、Wii等娛樂性電器,但創業時,它只是一間在京都賣遊戲紙牌的小公司。從京都到美國,從紙牌到電器,任天堂的解方是用技術轉型,滿足不同世代的娛樂需求。

 

  何:我同意後藤老師。企業要走到百年,勢必會經過好幾次產業變革,像IBM一開始做打字機,後來變成賣電腦,現在主要做顧問。成為長壽企業的關鍵,不是突如其來的飛躍式革命,而是一波又一波、循序漸進的改變。

 

  許:我相信所有產業走到最後,都會變成service business(服務性產業)。研華也是,台積電也是,都是做service。做產品反而變成替人家做苦工了。

 

 

擴張跟永續可以同時嗎?

當你符合環境需求,環境自然需要你

 

  問:要成為百年企業,往往得經歷「擴大規模」或「永續經營」的兩難,因為兩者的決策會完全不同,有沒有可能同時既擴大又永續?

 

  何:因為台灣市場很小,這個問題對我們的意義又更大。從GDP來看,中國約十二兆美元,日本約五兆美元,而台灣才五千多億美元,因此對台灣中小企業或百年老店而言,走出國際、擴大經營是一種宿命,也是必要的挑戰。例如舊振南餅店,你看它現在的文宣品,也都是以國際化為目標。

 

  後藤: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對你的企業而言,擴張和永續哪個重要?

 

  日本百年企業有一個說法,叫作「量力經營」,意思是大好機會來臨時,你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步調,避免短期內快速擴張,因為成長永遠伴隨著風險。根據統計,全球平均每三十年就會出現一次大災難,可能是天災、戰爭或劇烈的經濟波動,如果你以百年企業為目標,就得為最危險的情況做準備。

 

  至於又擴大又永續,確實有可能。目前,日本有三千八百間上市公司,其中有六百四十間已營運超過一個世紀,意指他們不僅是百年企業,還成功擴大到國際市場。為什麼能做到?答案是良好的連結。當事業範圍逐漸擴散,如何讓家庭成員、各事業體的價值觀仍高度一致,緊密合作,享有一樣的做事原則,就是關鍵。

 

  許:商業的本質,就是「適應環境的能力」。與其決定擴張或永續,倒不如問自己,哪一種做法比較能適應現在環境?當你符合社會需求,環境自然會要你變大,企業的成長應該是一種結果。

 

如何培育接班人?

第一步,讓子女出去「為別人工作」

 

  問:所有企業都希望能走到百年,針對這點,您認為台灣企業的優勢在哪裡?

 

  後藤:日本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奉行的百年企業家訓,包括誠、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等,都源自儒家精神,對從小接受儒家教育的台灣人而言,導入這樣的文化應該事半功倍。

 

  據了解,台灣企業傾向讓子女一畢業就進入公司,我反而會建議,先讓他們出去「為別人工作」一段時間,日本通常是三年到十年。一是可以磨練心志,二是藉此熟悉不同產業或上下游,例如先到IT公司工作,再回來繼承家業,就可以幫忙數位轉型,這可能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動能!

 

 

 

本期其他精采文章:

一條超先進法規 引爆電商「倒一片」恐慌

5G時代 贏在想像力!

客製化商機大爆發 「小水管」策略當贏家

可口可樂、麥當勞大掀減塑革命

解決客戶痛點 亞洲19家新獨角獸共同點

 

每週閱讀新觀點,充實自我新思維!

▶本文出處《商業周刊》第1581

▶1111會員獨享完整閱讀優惠,按此網址 瞭解優惠資訊!

好康活動_跳跳50
TOP

哈囉~

×
你報名的我是課程名稱
線上互動課正在進行中,是否立即前往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