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新觀點
中韓推產業轉型臺灣優勢在哪裡?
文章日期 2017-04-21

中國政府鼓勵企業參與人才培育,成立職業教育集團,布建生產與教學功能兼具的實習實訓基地。

不論是「中國製造2025」或是「韓國製造業創新3.0」,都是為聚焦智能化工業而提出的重大政策,企圖透過既有優勢,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創新轉型,躋身工業強國之列。

 

撰文/陳婉箐 攝影/邱如仁
圖片提供/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培養十大領域人才

  智慧科技在中國大陸風起雲湧,2016年5月中國政府發布「“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目標是2018年人工智慧(AI)的應用市場達到人民幣千億元規模,帶動企業競相投入研發,搶攻商機。
 
  例如,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致力於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慧秘書;另外騰訊以「互聯網+」方案與上海市政府在文化、醫療、金融、智能汽車等領域深入合作;阿里巴巴宣布於總部所在地杭州設計「城市數據大腦」,運用人工智慧結合大數據改善交通等,都搭上這股趨勢列車。
 
  事實上,中國大陸自2015年推動「中國製造2025」以來,就鎖定製造業創新、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及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大工程,並以城市(群)作為試範推廣地點,目前推廣至8個城市和3城市群。2017年初發布「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列出製造業10大重點領域及5大育才重點工程,作為配套措施。
 
以軟帶硬找商機

  面對中國大陸全方位發展智慧科技,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強調,臺灣產業升級的唯一途徑就是走精密工業,政府應該幫助人才好好做研究,使國家有真正的精密工業。以工具機來講,應該有野心從目前二軍位置,晉升到與德、日同級,「如果我們的工業不能成為精密工業,經濟絕對不會變好,談什麼都是徒勞無功。」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魏傳虔則表示,目前臺灣在智慧製造的硬體方面,與中國大陸業者處於競爭關係;但軟體方面,尤其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簡稱SI),或許有合作空間,甚至可能會占優勢,因為臺灣SI廠商彈性高,價格具競爭力,「以軟體帶硬體,可能機會比較大。」
 
地方產業聚落孵育新創團隊

  亞洲不只中國大陸拚智慧科技,2016年棋王李世乭敗給Google人工智慧程式 AlphaGo,激發韓國政府鬥志,宣布未來5年將投資8.63億美元發展人工智慧,三星、LG等大企業也決定共襄盛舉。
 
  為擺脫國內經濟低迷以及紅色供應鏈的追擊,韓國自2014年開始推動「製造業創新3.0戰略」,由政府與民間共同籌募1兆韓元,傾力改善經濟體質,預計在2020年前打造1萬家智慧工廠,期望2024年韓國製造業競爭力能躍居全球前4名。
 
  此外,政府也結合大企業之力,分頭認領18個行政區,打造地方產業聚落,孵育新創團隊。像是韓國通訊選擇在板橋科技谷培育遊戲、物聯網及Fintech(科技金融)新創團隊;三星落腳大邱發展電子與纖維、在慶北研發智慧電池等。
 
  根據資策會資料顯示,韓國全面強化雲端運算競爭力,希望到2020年全球市占率達10%;為發展物聯網產業,預計扶植100家新創企業;在資料科學產業的目標為培養5,000名專業人才,育成10家全球服務企業。
 
組國家隊找出路

  在智慧製造上,臺灣贏韓國的機會在哪?李家同認為,臺灣的強項是中小企業群聚性,方圓10公里內可以買到所有需要的材料與零件,全世界恐怕找不出第2個國家。但韓國的優勢在「有野心、有耐心,願意投入長時間做研究」,臺灣想贏韓國必須練好基本功。
 
  魏傳虔則分析,未來智慧製造,代工利潤更薄,必須盤點現在的應用,了解賣點在哪,連結夥伴及平臺,朝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的方向走,才是長久之計。

 
 
 
 
*資料來源
《勞動力與創新》第8期,2017年4月,「合作深化智慧科技根基」
 
讀者留言
您可能有興趣
SELECT autono,cate1,ctitle,charge FROM `courselist_temp2` WHERE cate2='1,11' AND oNo='AAA009' AND ((on_date <= '2024-04-19' AND off_date > '2024-04-19' AND cdateA >= '2024-04-19') OR cdateA = '0000-00-00') ORDER BY RAND() LIMIT 0,3

登入1111進修網

1
2
提示
3
從facrbook登入
我無法登入、忘記密碼?
註冊成為進修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