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群顧問聚會,有一位大顧問炫耀他每兩天就接一個大案子,為了證明所言不虛,還把密密麻麻的筆記本拿給大家瞧,「果真厲害!可都是上市企業找他輔導啊!」他還說自己一身病痛,每天都在吃止痛藥;大家勸他「找些顧問幫忙吧!」但他卻無奈的說:「沒辦法啦!顧客非要我做不可!」
【你正在示範如何累死自己】 類似這種「專家」太多了,如果自己都無法管理自己的「生命」,他能有何「資格」指導老闆呢?專家口口聲聲都在「教導」別人,自己卻在示範壞榜樣,為了賺錢,拼命糟蹋自己的健康,講好聽點是「責任感」使然,可是要完成任務,難道就只有你可以做到?我們這些專家不是常常在教老闆要「往下授權」嗎?我知道工作狂的樂趣,不達目標決不停止的信念,可是對於一位「專家」而言,就不能這樣「任性」,因為你的角色是扮演「老師」,你的一舉一動必須有「示範作用」,因此要「謹言慎行」,說要「刻意虛偽」也不為過。有位老闆也說最近壓力很大,因為匯率變動頗大,害他很難掌握成本,像他這樣「自尋苦惱」,其實害死他的不是匯率,而是自己的情緒。
【量力而為,借力使力】 很多朋友都問我為何能一付悠哉狀?因為我會「適可而止」,凡是「過量的」或是「不合適的」任務我都不接,若是勉強要接,不但累到自己,其實也害到委託人,這已經不是挑戰,而是「自不量力」。很多顧問專家都有一種錯覺,認為「只要是企業,我都能輔導」,其實每一種產業環境都不同,如果不投身幾年,你就可能「誤判局勢」,做出錯誤的建議;因此顧問專家應該要自覺自悟「不是自己的領域,就不要強行輔導」。有一位廠長出身的專家,創業經營企管顧問公司,後來我聽到他在輔導「流通業」,而且客戶背後罵聲連連,這種壞例子很多。像顧問公司接到不屬於自己專長的案件,應該另行委託「真正的專家」來主導,而自己退居第二線,從旁見習觀摩,不要為了面子,硬是要自稱「總顧問」,這樣會鬧笑話的。
【不要後知,也不要無知】 由於我的文章著作在外廣泛流傳,慕名而來拜師的「學生」越來越多,我自認「專業並不淵博」,但是我強調「為人處事的修鍊」,因為「生活很簡單」,不需要談太高深的理論,就算讀到博士,若是「連是非都分不清楚」,若是「把是非得失看的太重」,那也是「庸人自擾」。
每天會不會很想趕快去上班?還是很無奈?這就是第一個檢驗項目,你是否得了「工作恐懼症」?你的工作毫無樂趣嗎?你做這份工作的意義何在?千萬不要跟我說「為了賺錢」,否則你會為了「錢」而生氣,因為「錢」是很難衡量的物質,少五百多五百也不一定跟快樂成正比。生活的價值觀就是「是非」,是對是錯因人而異,若是對「是非」太執著,一定會遭遇到「對抗」,這就是自己造成的「罪虐」,也就是「活該」。所以面對一切的「是非」,那就放輕鬆,當成是「看電影」,一笑置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