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Featured Posts
兩岸高教比一比
文章日期:2018-01-24
家國如斯趙怡兩岸札記之三 精選書摘 兩岸高教比一比 1111進修網 時報出版
 
 
  為了「經費透明化」,大陸高校連續第四年公布財務收支,北京清華大學以人民幣一百八十二億年度補助款再度蟬聯「首富」,餘如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校也都躋身「百億俱樂部」。不知這等身家與殊榮看在台灣教育工作者眼裡,會不會又羨又妒?台大執國內學術界牛耳,去年總收入也不過一百六十億台幣,只相當於清華的六分之一,而兩校的學生人數同為三萬三千人!
 
 
  一九九○年代後期,中國政府先後啟動「211工程」及「985工程」,目標是面向二十一世紀,集中國家資源建設重點大學,並擇優推向世界名校之林。近廿年來的努力,固有成效,但也遇到不少瓶頸。
 
 
  一是名過於實的品牌效應。頂著「211」或「985」光環,「名牌」大學得天獨厚,以致過度熱中於爭搶資源、擴充預算,已造成浮誇形象。以「211」重點大學來說,共一一二所,約占公立高校總數一五%,卻斬獲七五%政府補助款。其中少數頂尖學府有如天文數字的經費收入,是否被有效運用,也值得懷疑。我個人在大陸執教的體驗是,陳腐的官僚體制和僵化的管理模式依然盤據其中,並未消褪。
 
 
  二是量重於質的學術成果。根據「兩岸四地高校評鑑報告」,「辦學經費最多」的前十名學校中,大陸占六校,台灣只有一校;「科研經費最多」的,大陸占八校,台灣也只有一校;不過,在「期刊引述數量」排名上,大陸僅一校列名,台灣則有四校上榜;「博士教師比例」一項,沒有任何陸校入選,台灣的大學卻囊括前十名中的九名。可見,全中國公私立高校雖逾兩千多所,但平均素質不及台灣。
 
 
  三是閉而不興的校園文化。學校監管嚴謹,致校園缺乏朝氣,學生活動無法蓬勃發展,針對公共政策與民生議題的觀念交流與討論思辯尤為少見。我總以為,高等教育的功能除了傳道、授業外,更以解惑為首要。若年輕人對世事的困惑在學校無從開解,即可能轉向網路找答案,或到了離校時把疑問帶進更複雜的職場與其他社會場合,無意間種下反社會行為的因子。
 
 
  至於台灣方面,也在本世紀初推出五年五○○億台幣補助一流大學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旨在強化高水準學術研究。儘管補助金額的大小懸殊,但採取重點耕耘政策推展「高教優質化」,以帶動整體社會前行,似已成為兩岸政府難得的「共識」。
 
 
  如果把兩岸「維持現狀」看做一場未來國力的和平競賽,那麼,高品質人才的養成教育則為勝負的關鍵。目前看起來,雙方互具擅場,也各有隱憂。台灣環境自由活潑,校園民主蔚然成風,青年學子多了一份達觀自信,能為多元社會注入更多創意和活力。擔心的是,眼下無止盡的政治紛爭、管窺式的國際觀點與淺碟型的文化時尚,會窄化新世代族群的胸壑眼界;至於大陸,近年國力大興,政府強勢推動高教升級與科研起飛,不久必將躍為學術大國。此刻當務之先,除了充實師資之外,教育行政體系的大幅革新,包括校園民主素養的提升,已迫在眉睫。
 
 
  當然,和平競賽的最理想結局,應該是兩岸都人才輩出,成就非凡,足以俾倪歐西,傲視全球,則二十一世紀才真正屬於全體龍的傳人。
 
 
好康活動_跳跳50
TOP

哈囉~

×
你報名的我是課程名稱
線上互動課正在進行中,是否立即前往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