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新觀點
Featured Posts
科技轉型新契機, 政府應做產業領頭羊
文章日期:2017-04-21

不只產業需要實驗,政府也要勇於提出策略,並因應科技化腳步加速修改不合時宜的法規與限制,建立科技應用與產業創新的輔導獎勵機制,且統一窗口執行,發揮最大效率。
 

撰文/章立言 攝影/游家桓
 

  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估計,2025年物聯網應用產值將達到11.1兆美元。先進國家及全球產業巨頭紛紛瞄準商機,搶進建構物聯網生態聯盟。在臺灣,政府也於2016年底宣示推動「亞洲.矽谷計畫」,期望藉由物聯網帶動產業鏈升級及健全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談及「亞洲.矽谷計畫」,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召集人吳政忠強調,與國外相較,過去臺灣的「小型新創研發服務公司」欠缺生存空間,創新產業生態系統不夠完整,也間接導致經濟轉型面臨困境。「追根究柢,政府應該要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讓創新產業有完善發展的環境。」

  臺灣科技大學專案教授級專家謝進男認為,臺灣憑藉著過去資訊科技產業的優勢來推動智慧科技仍大有可為,除了基礎的硬體製造必須維持動能,更應往大數據、雲端方面著手,開發系統整合應用,從上中下游整合創造附加價值。目前雖稍落後於中國大陸、歐美等國,但臺灣仍有機會迎頭趕上,尤其搭配政府大力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未來前景看好。
 
新科技的崛起為臺灣傳統產業帶來轉型契機,須注意的是,智慧化重點在於創新服務價值。
 

  至於如何從硬體走向數位整合之路?謝進男表示,過去走向數位化的過程稱為「電腦化」,現在稱為「智慧化」,重點在於創新服務價值。例如停車場若能設計出手機預約停車位服務,提升停車周轉率,這樣的服務就具有創新價值。政府在這方面應扮演領頭羊的角色,統合監理與獎勵輔導,利用硬體補助降低業者風險,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為推動數位生活與國家發展,行政院自2017年啟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DIGI+方案),期望至2025年數位經濟規模可成長至6.5兆新臺幣,資訊國力排名躍進至前10名。
 
  負責督導這項方案的吳政忠表示,過去政府雖然也想推動數位創新經濟,然而政策散見各部會,往往分散力道。如今每個部會除了提出主責計畫,也要加強跨部會聯繫合作。「不過我還是強調,生態系統建立是最重要的!未來要發展創新經濟,政府主要的責任是改善環境,把路蓋好、鋪平,實際開車的工作就交給民間。」
 
  而在謝進男眼中,臺灣具備先天數位化的優勢與潛力,包括基礎建設及網路普及度高,也有ETC、一卡通等,都是成熟的科技應用服務。不過在電商、第三方支付、聲控及人工智慧(AI)等領域還有加強的空間。
 
  人才攸關整個產業能否向上提升,謝進男認為應該統合產官學研訓的力量,並在行政院成立一個專責督導訓練的單位,以每3年為一期,規劃產業方向,廣納政府各部會、產業界及學界的專家,盤點產業的人力需求,再透過各單位培育適合的人才,每半年進行一次動態評估調整。
 
  人才訓練要有前瞻的思維,吳政忠特別點出職業訓練應該要比產業、政府更提前一步,直接思考未來5 到10年有哪些產業可能會被智慧科技取代,又帶來哪些新的工作機會,讓人才得以延續,這才是致勝的關鍵。

 

※資料來源
《勞動力與創新》第8期,2017年4月,「創新產業帶動臺灣轉型契機」 
 
好康活動_跳跳50
TOP

哈囉~

×
你報名的我是課程名稱
線上互動課正在進行中,是否立即前往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