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新觀點
Featured Posts
一位陣亡Fintech創業家:我們被當詐騙集團
文章日期:2017-06-09
文.李欣宜

 
 
在國外存活率最高的新創領域,在台灣卻難以活下去?

  沒錯,這就是近兩年台灣喊得震天價響的Fintech(金融科技)。我們發現,Fintech新創企業在台灣,有的遭到傳統銀行抵制、被迫停業,有的轉戰中國、香港。但根據美國研調機構Statistic Brain的統計,金融領域的新創4年存活率是所有產業中的新創最高的。

  「我們覺得累了,看不到未來,再繼續這樣燒下去也不是辦法⋯⋯,」一個多月前,在臉書上公告停止服務的Moneybook創辦人張耀鐘如此告訴《商業周刊》記者。張耀鐘3年來燒掉1千多萬資金,用戶反映不特別好,沒想到停業公告一出,用戶馬上反映願意付費支持,也有投資者上門探詢,試圖「搶救」。但,它為何在台灣撐不下去呢?

  Moneybook是個跨行記帳軟體,使用者可在同一個介面上看到自己的收支狀況,跨行信用卡消費、存款、提款、轉帳紀錄和貸款狀況,都只要用1組帳號密碼就可以串接在一起,不必分別登入不同的網路銀行或刷好幾本存摺。自2013年推出以來,累計已有3萬名用戶,串接2萬多個銀行帳戶,支援23家銀行。

  類似服務在國外早有成功先例。例如美國的Mint在北美有超過2千萬名用戶,成立3年即以1億7千萬美元的價格被收購,在美、加串接上萬家金融機構帳戶。日本的Money Forward有400萬名用戶和逾50萬名企業用戶,獲得日本3大銀行投資。

  因為,這個看似簡單的記帳服務,背後因應用戶數據衍生的商業模式,有極大想像空間。但,相較於美國和日本銀行界敞開雙臂迎接,Moneybook卻在台灣遭到銀行界抗拒。

  「(推出)隔天銀行公會就開會,很多銀行就震怒,很多網銀部門都不敢相信我這樣就可以破它的網銀。」張耀鐘回憶。其實,並非他的軟體突破銀行網路防火牆,而是使用者主動提供網銀帳密給MoneyBook,但他雖前往銀行公會,解釋他們並未違法竊取用戶帳密,也無資料外洩的疑慮,但簡報完隔天,銀行公會仍發函給全台銀行,「建議」各大銀行不要和他合作。

  有的銀行甚至以阻擋IP和增加網銀登入難度等方式,阻止Moneybook串接帳戶資料,並且發公告澄清該服務和銀行沒有任何關係。Line台灣前總經理陶韻智是該軟體早期測試版的開發者,他形容銀行態度「就好像在公告詐騙集團一樣耶。」

  政府不是不想面對金融科技這個國際大趨勢,5月初,行政院通過俗稱「金融監理沙盒」的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草案,這表示業者可申請最長達1年半的實驗期,在不受法令限制的環境下測試各種金融科技服務。若未來立法院能審查通過,金管會執行上也真能放手,台灣或有機會留住更多金融新創。

  就像Moneybook在公告停業之後,反而引起民間金融業者注意,表達注資意願,經營狀況因此出現一線生機,目前決定暫緩停業。或許,台灣的金融科技新創環境,也到了絕處逢生之際,畢竟,人才是長腳的,法令、監理心態再不急起直追,就追不到了。
 
 

每週閱讀新觀點,充實自我新思維!
▶本文出處《商業周刊》第1543期
 
「1111進修學堂」會員獨享完整閱讀優惠,按此網址輸入代碼1111,瞭解獨享閱讀優惠!
好康活動_跳跳50
TOP

哈囉~

×
你報名的我是課程名稱
線上互動課正在進行中,是否立即前往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