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新觀點
Featured Posts
跟全球頂尖學府牛津大學,學習思考與表達技巧(下)
文章日期:2017-02-10
23 「魅力」就是「身力」,全面活用五感
 
Point
.鍛鍊語言以外的溝通能力
.為對方留下好的印象
.「五感」並用
 
以扮演「豆豆先生」知名的演員羅溫.艾金森也是牛津大學的畢業生。
 
豆豆先生在喜劇表演中幾乎不說話(不發出聲音說話),而是透過臉部表情、各種動作與肢體語言表情達意。在他獨特的身體動作強調下,逗得觀眾自然而然發噱。
 
這種溝通方式稱為「非言語型溝通」(以下簡稱NBC),意指用「發出聲音說話」之外的方式表達意思。別名「肢體語言」,在一般對話中具有輔助溝通的作用。
 
 
●活用「五感」的非言語型溝通
 
NBC有時能代替說話者展現言語無法展現的心情及難以言喻的感受。此外,想要表達拒絕對方或難以啟齒的內容等負面情感時,人們也常下意識地使用NBC來代替言語。
 
在歐美各國,很早就將NBC視為學術研究的對象,在溝通學、心理學與行動學等領域累積了不少與NBC有關的知識。
 
各位知道家喻戶曉的電影《007》主角詹姆士.龐德也畢業於牛津大學嗎?這當然是劇中虛構的設定,不過按照設定,龐德在就讀牛津大學時,專攻的是心理學與法學。在現實生活中,國家等級的領袖會談及高層級的外交會議上,為了有利於談判,與會者確實會從NBC的角度進行策略性的研究,找出如何讓對手國家的人產生好感的溝通方式。除了用在政治或商業談判外,最近NBC技巧也經常出現在戀愛指南書中。萬人迷龐德之所以深受女性歡迎,或許正是來自NBC的效果。
 
以下我便將為各位介紹這種活用NBC表達自己意見主張,有效傳達給對方的方法。
 
人類擁有五種感官,分別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一起來看看活用五感的NBC基礎技巧吧。
 
 
Œ視覺
 
.眼神接觸:四目交接的時間、閉上眼睛、視線的高低、眨眼等。
 
據說日本人在與人對話時,平均三到五秒就會轉移視線,逃避四目交接。另外,也有資料顯示,在一段三分鐘的對話中,日本人看對方眼睛的時間只有一分鐘。
 
在與人交談時習慣看著對方眼睛的文化圈中,轉移視線會造成對方以為你「對正在說的話題沒興趣」、「現在心裡正在想別的事」而感覺不愉快。
 
如果說話者認為對話中的視線交流很重要,聽者也應該配合這麼做。
 
 
.表情:展現喜怒哀樂的情感。
 
日本人常被形容為「面無表情」。隨著交談內容展現「歡笑」、「憂傷」、「共鳴」、「苦惱」等豐富表情變化,比起光用言語傳達,效果更上一層樓。
 
 
「聽覺」
 
.聆聽時的態度:沉默、靜止、點頭、溫暖的視線、和緩的呼吸……等。
 
對話中,讀取對方聲音微妙的變化,停頓的方式等等,全面運作五感,用身體向對方傳遞「我正在聽你說話」的訊息。
 
比方說,配合對方說話的內容用力點頭,以態度、視線和姿勢展現「我也有同感」或「我為你感到悲傷」。這些都稱為「傾聽」,是輔導諮商時用來表達共鳴,「讓對方敞開心胸」的動作,因而受到矚目。
 
本書也曾提過幾次,在牛津大學的一對一指導課程上,我發現指導教授除了會給學生許多建議之外,也經常用心傾聽學生說的話。無論學生對教授的反駁感到多麼困惑,甚至好一陣子說不出話來,指導教授也完全不會開口,只是靜靜地面對學生,耐心等候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
 
從科學觀點看來,牛津大學教授們之所以能維持這樣的態度,其實是一種高度能力的展現。「聆聽」的行為,能刺激人類的大腦,活化思考。此外也有資料顯示,專注聆聽時耗費的能量是說話時的三到十倍。
 
由此可知,牛津大學的教授們傾聽學生的發言,藉此提高自己的專注力,再更進一步投入對學生的學術指導,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還有一點,牛津大學的教授在傾聽學生們說話時,幾乎不「答腔」。這是因為,頻繁地答腔會造成「催促對方說話」的感覺。
那麼他們會怎麼做呢?比方說,投以溫暖的視線,保持和緩平靜的呼吸,深深點頭……等等,即使不答腔,說話者也不會因此掃興或認為不受關心。
 
 
Ž「嗅覺」
 
.氣味:體臭、口臭、上了年紀的味道、家庭氣味……等。
 
與人交談時,如果因為氣味而令對方產生不快,那就沒什麼好說了。汗臭味、上了年紀後身體散發的味道、吃了重口味的食物而散發的味道,都需要特別注意避免。
 
經常與學生接觸的我,也有自己的一套「氣味對策」。除了避免身體散發不良氣味之外,個人持有的物品和研究室內都會提醒自己保持清潔,打造一個不讓對方感覺不舒服的環境。
 
使用香水、在衣服上噴除臭劑、注意避免口臭等,都是與人說話時的基本禮儀。最近甚至有廠商開發出服用之後就能改善體臭的口服錠。
舉我的例子來說,出國公差時,我習慣選購各式體香劑或芳療用品做紀念品。正式場合、職場、休閒時、運動時……配合不同場合使用不同體香劑,也能達到適度轉換心情的效果。此外,擁有一款只有專賣店等地方才買得到的香水,還能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
 
 
味覺
 
.飲食:用餐、喝酒、家人團聚、交談時。
 
日本有「同享一鍋飯」的諺語,在與對方一起用餐時溝通,似乎更容易理解彼此的心情。英語中的「conviviality」也有同樣的涵義。
 
帶對方去自己常上的館子、用親手做的料理招待對方、配合對方的飲食習慣準備食物,或請對方吃自己的拿手好菜,像這樣營造交談氣氛也很重要。
 
狩獵是英國傳統文化之一。狩獵內容包括野鴨、雉雞等野鳥和野兔、鹿等獸類,再使用獵物的肉做出稱為「game」(野味)的料理。為了渡過嚴寒漫長的冬天,食用富含脂肪的肉類,說來也很符合邏輯。
 
我到牛津大學留學的第一個冬天,和妻子一起接受所屬學院的招待,出席了一場正式晚宴。
 
原本對晚宴菜色非常期待的我們,看到端上桌的主菜「鹿肉排」時,內心不由得產生些許猶豫。然而,一口吃下去,鹿肉獨特的風味又瞬間擄獲我們的胃和心。
 
一年一度的晚宴料理,對留學生來說雖是稀奇少見的體驗,對英國學生來說卻是「一年一度的期待」。「同桌共享佳餚」的情境,令平淡無奇的對話也有趣生動起來,大大縮短了參與者的心理距離,這是我在那次的晚宴中獲得的體驗。
 
 
「觸覺」
 
.以肢體溝通:比手畫腳、動作、擁抱、擊掌、牽手……等。
 
英語中的「Touching」指的是交談時適度的肢體接觸。其中尤以生長在拉丁語系文化下的人們最常展現這樣的接觸,比方說,在說話時輕拍對方的肩膀等等。
 
寒暄時的肢體語言「握手」,對日本人來說也不容易,不是「握力太輕」,就是「不敢看對方的眼睛」,往往因此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表示「和平」與「OK」的手勢,已經算是世界共通的肢體語言。可是,同樣的手勢拿到某些國家或文化脈絡下,可能呈現完全不同的意思,有時甚至令對方感到不愉快。舉例來說,「OK」手勢在巴西就帶有侮辱女性的意思。哪些手勢或肢體語言在對方的國家是「禁忌」,最好事先調查清楚。
 
從我在牛津就讀的時代至今,和英國朋友間便經常使用某些肢體語言。其中最常用的就是cheerio和touchwood。
 
「cheerio」一般用在乾杯或道別時,以交錯無名指和中指的手勢表達「恭喜恭喜」、「願你有個美好的一天」、「祝你幸運」等意思。
 
在我博士論文最終口試的那一天,結束一對一指導課程,正要離開教授研究室時,我的指導教授便對我做了一個cheerio的手勢。他的意思是「祝你幸運!」
 
「touchwood」用在脫口說出自豪自誇的話,或是玩笑開過頭時,意思是迴避天譴。說這個字的時候,要同時用手觸摸木桌之類的木製品。在英國,這也具有避免災厄降臨的咒語功能。
 
我在牛津大學的同班同學羅伯特,常常在工作進行得異常順利,或是自己獲得周遭好評時,用手敲敲桌子,同時說聲「touchwood!」
總結以上所述,請記住這個公式吧:「言語溝通」+「活用五感的NBC」=提高表達能力。
 
 
 
想完整閱讀這本書請點我
好康活動_跳跳50
TOP

哈囉~

×
你報名的我是課程名稱
線上互動課正在進行中,是否立即前往上課?